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广西代表读报告议前程:奋斗,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2017年10月20日 15:32   来源:广西日报   

  本报特派记者 袁 琳 陈贻泽 通讯员 杨晓佼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召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团的代表们和全区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拧成一股绳,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121.8万——年均减贫人数

  精准脱贫补短板

  “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在2014年底,全国贫困人口超500万的6个省区之一,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短板。

  迎难而上。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作出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并出台20个配套文件,制定五年脱贫摘帽滚动计划,下绣花功夫,做精准文章,举全区之力脱贫攻坚,确保全区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脱贫,八桂壮乡与全国同步跨入小康。

  据统计,2012-2016年,全区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9万,年均减贫121.8万人,脱贫人数、减贫速度均居全国前列。

  “崇左作为一个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要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已经做好谋划。”崇左市委书记刘有明代表一一陈述了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具体措施。首先要抓好产业扶贫,推进“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道路、饮水、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三是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

  产业扶贫是广西从严从稳、高质量脱贫的“杀手锏”。自治区对今年脱贫摘帽标准进行调整,对产业扶贫的考核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要求每个脱贫摘帽县有2-5个特色产业,每个脱贫摘帽贫困村有1-3个特色产业且覆盖贫困户60%以上。

  陆川县陆河村村民受益“一户一产业”精准扶贫措施,去年贫困发生率由9.92%降到3.52%,计划今年完成整村脱贫摘帽。“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陆河村党支部书记梁丽娜代表表示,她对报告中的这句话感触颇深。陆河村村民对党的庄严承诺也深信不疑,因为正是他们的村党支部书记,六年如一日履行着这一承诺,带领着乡亲们走出贫困,奔向小康。

  61%——森林覆盖率,98.1%——水质优良比例

  生态文明是福祉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良好的生态,是广西的金字招牌。61%的森林覆盖率、“领鲜”的空气质量、98.1%的水质优良比例,为壮乡儿女构建起生态宜居的美好生产生活环境。

  “发展是为了什么?不仅仅为了GDP,也不仅仅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应该让老百姓生活在一个更加舒适、更加宜居生态的环境中,让老百姓享受生活,让老百姓活得有尊严。”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代表在谈到这个话题时显得信心满满。

  柳州市在历史上是一个酸雨城市,经过多年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酸雨率从98%降到11%,低于国家标准8个百分点。同时,空气优良率达到88%以上。近年,柳州通过花园城市第一期的建设,市区一年四季鲜花烂漫。每年四月,满城紫荆带雨,各地游客纷纷走进“紫荆花城”,感受“醉美柳州”。

  “准备全面实现小康,老百姓已不满足于吃饱,更要求能吃好了。”10月19日,南宁一菜市场里,售卖海鲜的摊主也在十九大召开之日,认真聆听了习近平同志作的报告。他告诉记者,现在生态养殖的鱼跟野生鱼味道差不多,但价钱却实惠得多,所以市民特别青睐。

  记者从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了解到,养殖水产品之所以与纯天然“野味”差不多,源于生态养殖在广西渔业已经成为主流,目前比重高达七成。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厅长蒋和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广西必须科学化、集约化、生态化开发和利用海洋和渔业资源,进一步形成广西海洋和渔业事业绿色发展方式,在为消费者提供生态、安全、绿色的海洋和渔业产品的同时,打造产业化跨越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海洋和渔业事业。

  3515.57亿元——2016年民生支出资金

  民生实事送幸福

  “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幸福感’是老百姓对民生建设的最大认可。”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代表告诉记者,梧州市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在一线,创建“美好社区”,让市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据了解,该市今年通过“支部带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资源整合”的方式,创新打造社区信息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覆盖全市57个城市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党建、政务、商业等三大便捷“指尖”服务,手指动动便可预约办证、在线问诊、缴费、云上党课等。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改革的导向和动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社会建设上持续发力,一项项民生实事,成就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

  据统计,近五年,广西各级财政民生支出大幅度增加,2016年直接支出的民生资金达3515.57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总支出还多200多亿元;2012年至2016年,全区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2.5%……

  “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全区人民对‘上好学’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们要顺应人民期盼,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广西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莫诗浦说。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来宾市忻城县北更乡中心小学教师蒙晓梅代表坚守乡村小村20年,她的愿望就是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

  广西坚持教育资源配置向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倾斜,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有出彩人生。2014年至今,全区共筹集学生资助资金161.57亿元,受助学生达1089.94万人次。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