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益龙
目前,精准扶贫工作在各地农村全面深入推进。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要对农村贫困问题和精准扶贫有全面的认识。
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正确认识农村贫困问题的本质。从形式上看,贫困问题似乎是一样的,就是贫困人群穷苦与窘迫的生活状态。但从本质上看,贫困问题是一种复杂的、多样的社会问题。如果把贫困问题仅理解为贫穷的生活、很低的收入,那么扶贫只要向贫困者提供经济援助、把他们的收入补贴到贫困线之上。然而,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自然条件禀赋性贫困,也有生态环境相关贫困,还有与不均衡发展相关的贫困以及社会经济结构性贫困;既有特殊个体性贫困,也有特困地区的连片贫困;既有贫困线以下的绝对贫困,也有在社会生活和变迁过程中的相对贫困等等。认识和理解农村贫困问题的复杂多样性,有利于在制定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和推进农村扶贫工作实践中,真正坚持实事求是,使农村扶贫政策措施和工作实践,更有针对性、更加富有成效。
既然农村贫困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精准扶贫工作就需要综合实施和推进。首先,将政府、市场、社会的扶贫力量综合起来。农村扶贫以政府为主导,但政府的主导不是包办一切,应在政府主导下建立扶贫综合机制平台,将政府、市场、社会的扶贫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将中央政府的政策措施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将外部支援力量与农村内部力量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扶贫脱贫的合力,这样将大大提高扶贫开发力度,改善扶贫脱贫实际效果。其次,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扶贫措施综合起来。贫困并不仅仅是经济窘迫问题,扶贫就要将多种不同的扶贫措施有效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户制宜,采取灵活多变且又符合农村贫困人群实际需要的扶贫脱贫措施。第三,将扶贫与发展综合起来。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其实在发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必须解决与发展相关的问题。在扶贫帮贫的同时将“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起来,开启发展之源,在发展中解决贫困和预防发生新的贫困问题。
农村精准扶贫还需要保持可持续性。一要建立起可持续的扶贫机制,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建构相应的扶贫机制,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区,有一套机制来确定哪些人是贫困人群、由哪些力量去帮扶,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可持续扶贫机制可弥补以往项目制扶贫的局限。因为项目扶贫虽然能对贫困地区的贫困者起到一定的帮扶和脱贫作用,但由于扶贫项目一般都具有周期性和选择性,容易造成扶贫效果的阶段性和局部性。二要保障扶贫资源的可持续性。扶贫资源是扶贫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扶贫行动的前提条件。保障扶贫资源的可持续性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从多方面、多渠道集聚扶贫资源。片区扶贫开发体系,被评定为“贫困地区”的就能享受到扶贫开发的支持和优待政策,没有评上的往往难以得到扶贫资源,或得到的扶贫资源较少。这在精准性和可持续性方面有所欠缺,扶贫措施停止后,可能出现部分贫困户在缺少扶贫支持的情况下重新返贫问题;而有些贫困地区为了“留住”扶贫优惠政策,则可能选择“谨慎的”发展策略。三要保障扶贫措施与行动的可持续性。精准扶贫工作既要注重短期目标和效益,又要注重长远把握农村贫困问题的形成规律,抓住扶贫对象的特点和需要,确立能够让扶贫持续下去的长期规划,推进可持续的精准扶贫。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