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海南扶贫:让贫困女娃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

2017年07月12日 08: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樊未晨  

  覃小丹来自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雅德村委会龙湾村,她至今都清楚地记着2009年8月23日,这天是她到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报名的日子,这一天她又一次背起书包成为一名学生。

  31岁的覃小丹2004年就初中毕业了。当时家里的弟弟、妹妹和哥哥都还在上学。覃小丹的家里并不富裕,家庭经济来源是父母务农的收入,“我们四个都上学父母肯定支撑不了,但是弟弟妹妹还小,哥哥又已经上了高中准备考大学,只能我不上了。”覃小丹说,虽然她的学习成绩不错,但是仍然终止了学业。

  虽然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但是跟男孩子相比,由于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贫困地区的女孩子一旦中断了学业,再次接受教育的机会便微乎其微了。

  “2009年,学校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职业教育愿望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后发现60%左右的农村贫困家庭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送初中毕业的女孩继续上学。”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校长张毅生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她们中的一部分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由于这些女孩子并不掌握任何技术技能,只能从事相对繁重、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这些岗位通常收入较低且不稳定,面临失业待岗等困扰;而留在农村的女孩子则早早结婚生子,不少人又开始延续父辈的贫困生活。

  覃小丹的经历就是例证。

  覃小丹初三毕业后生了一场大病,之后便到亲戚开的茶艺馆帮忙,半年后到海口市的一家酒楼当服务员,两年后再到另一家酒店做服务员,2009年2月,覃小丹又在一家服装店当起了导购员。如果没有新的扶贫政策,相信覃小丹的生活还会这样复制下去,“然后像自己的初中姐妹那样,找个人嫁了。”覃小丹说,现在村里自己的同龄人基本都结婚了,生孩子早的小孩都上学了。

  为改变海南农村很多女孩因贫困而早早辍学的命运,同时也基于女性素质对家庭和整个社会影响的重要性,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联合海南省妇联、省扶贫办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面向农村绝对贫困家庭、城市低保户等家庭招收女学生。让贫困家庭女孩免费“学技术”“立志向”“好就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并帮助家庭脱贫致富。

  2009年,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的“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开始招生。覃小丹非常幸运,成为这个班的学生。

  覃小丹学的是会计专业,重新获得学习机会的她非常刻苦,多次获得省里和学校的奖学金,当了班长,还当上了09级学生会主席。毕业那年,覃小丹成功留校,成为一名中专学校的教师。

  覃小丹只是“巾帼励志班”众多学生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截至2016年,“巾帼励志班”共招收培养贫困学生7914人,改变了不少女孩的命运。她们毕业后凭借技术技能优质就业,成长为企业生产经营骨干,生活中也逐步成长为家庭脱贫致富的顶梁柱。

  现在,“巾帼励志班”已在全省所有中职学校全面推广。

  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邢孔政说,教育扶贫是从根子上、思想上扶贫。

  要想真正改变贫困地区女孩的生存状况,就要从根本上让她们更加阳光和自信。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海南陵水思源实验学校看到,虽然这所学校招收的主要是“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但是从那些在操场上奔跑着的孩子的脸上看不到一点阴霾。“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跳舞、播音主持,我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不久前刚刚获得“最美中学生”称号的该校九年级学生林蕾蕾说。

  “教育是阻断贫困、斩断穷根最重要的手段。”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说。近年来,海南省教育厅按照“定点帮扶,不落一户;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工作要求,通过开设扶贫励志班、建设思源实验学校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举措得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现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当所有政策给了这些女孩内心向上的力量时,她们的命运才会真正改变。17岁的许丽花来自海南省屯昌县坡心镇加买村,家里属于“建档立卡”的贫苦户。初三毕业那年,妇联也到村子里来作动员,“心里很想但是不敢说,看看家里的情况觉得还是到外面打工算了。”好在,许丽花最终还是上了“巾帼励志班”,现在她已经成功被三亚免税店录用实习。而且许丽花在上中专的同时还报了海南电视大学,“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可以拿到大专毕业证了。”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