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共产党员备考扶贫决不是走形式、走过场,而应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以“闻鸡起舞正当时”的状态,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担当,在扶贫考卷上写下经得起历史检验、令群众满意的答案。
68年前,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的警示,从此,“不做李自成,考个好成绩”的“赶考”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下愚公之志,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全党新形势下又一场大考,是我党对全国各族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拉萨河畔的“三有村”,是西藏自治区建成的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点。这里本是一片空地,只用了短短3个月时间,“有房子、有产业、有健康”的“三有”新村就拔地而起。入驻的184户712人依托新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任何一个时代,“天下”都与民息息相关。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存在着危房改造资格和低保户名额认定不合理、违规套取扶贫资金、工作作风“虚、浮、假”等问题。想要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除了要有敢闯敢拼的干劲儿之外,更需要赏罚分明的纪律、一丝不苟的精神、滴水穿石的韧劲和久久为功的毅力。“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脱贫攻坚不能“放卫星”,更不是做成“半吊子”工程。面对这场大考,所有党员都是答卷人,人民群众是最后的评阅者。
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扶贫脱贫答卷“合格”与否,不应当唯数据与报告,还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三个“必须”是“合格”的基本要求,而抓落实关键在基层。越是深度贫困地区,基层越是要发挥好攻坚堡垒的作用。基层干部应发挥创造性,抓实不能抓死,绝不能搞“一刀切”。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多样,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发挥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就必须相信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让他们有更多干事创业的空间。
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要有可持续性,明确重点、精准聚焦,通过了解具体情况对症下药、进行靶向治疗,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深刻转变。扶持思维还必须符合本地的“基因序列”,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习俗、文化观念等与其他地方有较大差异,不能把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简单进行切割。
扶贫先扶智,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关键。生搬硬套来的扶贫模式会成为无源之水,改善民生很可能异化为“福利泡沫”。精准扶贫的精神内核,不是“拿来主义”,不是程式化思维,更不是“跟随式”改变。“宁德模式”以及“十八洞村”形成的先进扶贫经验证明,唯有开拓思维、大胆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致富道路。
打赢这场攻坚战,是我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面对当前脱贫攻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在“精”字上下苦功夫,在“准”字上寻求定位,在“扶”字上有新突破,在“深”字上见真成效。以造福人民为念,以鞠躬尽瘁萦怀。咬定青山决不放松,下一番绣花功夫,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苦干加实干,坚决完成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扶贫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西藏曲水县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