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鸣镝
50多年前,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雪夜探访贫困百姓,一句满含深情的“我是您的儿子”感动了全国人民。在脱贫攻坚的今天,却有个别干部为应付脱贫考核,到贫困户家“装儿子”骗成绩、造假象,不仅伤了老百姓的心,更可能误导脱贫奔小康的政策制定。(5月22日 中国青年网)
干部与群众血肉相连亲如一家的,常有;为蒙混过关给贫困户家庭“装儿子”的,确实少见。而今,在脱贫工作交叉检查中,中部某县干部上演“装儿子”的“戏码”,不仅让老太太气得当场变脸,更被检查组当场戳穿,其费力不讨好的“假把式”,戳破了干部作风的脓疮,更让民心“冰冰凉”。
脱贫攻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全面小康,靠的是真抓实干,容不得半点虚假。而面对脱贫攻坚的重责大任,一些干部却做起了表面文章,下基层走过场,扶贫流于形式,停留于走一走,看一看,拍一拍,“路过式”的扶贫作秀,是作风跑偏,违离了“初衷”。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扶贫“假把式”一旦遇上“真检查”,便会手忙脚乱,上演“十八般武艺”枉图蒙混过关,从送钱送物的“短期式”扶贫,到“装儿子”的“欺骗式”扶贫,上演了一场“官场李鬼”现形记。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弄虚作假的“假把式”,显然难以得到群众的“真理解”。一声充满着欺骗与假意的“妈”,让老太太变了脸,让小姑娘撇开了头,简单的动作透露了贫困群众心中强烈的反感与厌恶,掴了“假儿子”的脸,更毁坏了党员干部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着实荒谬之极。
然而,干部“装儿子”却不是个“黑色幽默”,不能一笑而过,值得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反思反省,引以为戒。制度不严让“假儿子”有机可乘,考核不力让“假儿子”心存侥幸。这不仅是作风之痛,更是监管之殇,拉响了加强干部监管的“警报”。
“治顽疾尚需下猛药”。首先,完善脱贫考核制度,细化、量化考核办法,补齐制度短板,让“官场李鬼”无空可钻是根本;其次,加大脱贫考核的深度与力度,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检查,不漏掉一户贫困户,才能倒逼官员“真作为”;再次,畅通监管的平台,设置举报电话,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构建监管的天罗地网。最后,高扬处罚的利剑,以零容忍、零死角、零界限的处罚力度,亮剑弄虚作假等欺骗行为,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才能让干部“装儿子”成为“昨日笑谈”。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