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脱贫攻坚,干部如何不唱“独角戏”

2016年11月16日 14:45   来源:宁夏日报   

  采访脱贫攻坚相关内容时,常听基层干部尤其是包扶干部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扶贫政策好、措施多,可问题是有些农户观念却跟不上。

  比如,有干部到农户家推荐种植黄花,任凭干部苦口婆心说“破”了嘴,讲政策算收入,一次次分析,可农户就是迟疑不前。还比如,乡里开了“电商旗舰店”,干部们上门推介,说老乡家里的土鸡、土鸡蛋、小杂粮都可以直接送去出售,可一些农户就是对这种新方式不以为然。

  当前,从自治区到各贫困县、贫困乡,干部们都在积极努力帮助贫困群众想出路、拔“穷根”,基层干部进村入户,了解实际情况,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探索出许多新做法。但如若任凭干部们这边说得再好,农户不认可、思想跟不上,该迈的步子怎么能迈出去?对不少农户来说,要摆脱贫困面貌,如果固守沿袭原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即便政策再给力,投入再大,脱贫效果可能都不会太理想。

  脱贫攻坚,不应当是干部在唱“独角戏”,关键还是要贫困群众自身发力,积极主动起来。如果群众的观念停滞不前,那么,即使举措再新,那也只能是“看上去很美”。如此,干部们怎能不着急?所以,转变部分贫困群众的观念,是脱贫攻坚路上必须搬掉的一块“绊脚石”。

  毋庸讳言,常年的贫困生活让有些困难群众缺失了尝试和改变的信心、干劲;有的“懒”惯了,等着干部发财物,发展生产也是习惯性等安排,不动脑筋、没有想法,干部在后面推一步走一步,不推就又倒退回去。如果这些思想观念不及时改变,必然会阻碍脱贫致富的步伐。既使一时“摘”了帽,也极有可能因为观念跟不上再度返贫。

  客观地讲,贫困乡村往往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利,信息较滞后。再加上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们不懂新技术,也不会利用现代信息平台,面对新事物、新名词儿,兴趣不高,学起来也费劲儿。沿袭了大半辈子的种植习惯、养殖经验,说改就改,谈何容易?

  观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依然应把帮助群众转变观念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着急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广大干部只有发挥起主观能动性,为贫困群众既解近忧也想长远,鼓励引导他们扫除思想上观念上的障碍,尽快树立起信心和斗志,才能持续干起来。

  贫困群众是最现实的。他们经不起折腾,也最怕折腾。因此,转变观念要从具体的、能够带给他们现实利益着手。“用事实教育群众。”比如,在盐池县惠安堡镇,包扶干部争取到了联合国环境保护基金的一个项目,对村民的传统炕灶进行改造。当村民们看到用这种新型“节能灶”“节能炕”做饭取暖能省下一半钱后,参与积极性就特别高,项目实施的效果自然特别好。

  新做法、新想法,关键还要看能不能帮到群众心坎里。有了“实打实”看得到的希望,疑惑和疑虑自然就会被消除。此时,再要搬开落后观念这块“绊脚石”,也就容易多了。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