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推进脱贫攻坚要“绣花”莫“作秀”

2017年04月25日 15:27   来源:中国江西网   李琼会

  4月22日的全省总结推进会,与会人员和电视机前的干部群众共同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省2016年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成绩属于过去,全省脱贫攻坚任重道远,还有更紧迫的任务、更严峻的挑战。(2017年04月23日四川日报)

  古语说:“天下之事,必作于细。脱贫攻坚尤需如此,像“做针线活”一样,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完成。从目前来看,四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数据显示,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4.3%。尽管如此,全省还有272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同时前几年脱贫人口的巩固脱贫、稳定脱贫、防止返贫任务也很重。

  毫无疑问,要完成剩下的27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如果没有过硬的措施、没有精细化的运作,没有强力的执行保证,完全是一句空话。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习近平总书记以“绣花”为喻,生动诠释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和难点,既指出了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性、时间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又为下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具体工作指明了方向。

  “绣花”不是作秀。如果放弃“绣花”,拿起“作秀”,就是弄虚作假,搞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这是老百姓最为反感的。笔者认为,要绣好脱贫攻坚这幅民生大“蜀绣”,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就必须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机制,让社会公众知晓工作进展,就必须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脱贫攻坚,就必须重视脱贫长效机制建设,让脱贫攻攻坚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赢得群众支持。可喜的是,在四川,从省到乡层层建立责任制,立下“军令状”,发出“总动员”,全省各个方面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引导更多资金、实用技术、现代观念进入贫困地区,造福贫困群众,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报道称,南充市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为贫困村定制脱贫奔康产业园,已建成326个产业园,带动全市2.5万贫困户实现户年均增收万元以上。在产业园的带动下,去年南部县和蓬溪县成功脱贫摘帽。广安还在全国首创贫困户“痕迹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精准对接贫困户需求。还比如,雅安市创新脱贫攻坚推进机制,切实增强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脱贫攻坚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强化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确保阳光脱贫、廉洁脱贫。无疑,这些实打实、硬碰硬的措施不是在作秀,而是下了一番“花”功夫,绣出了一幅脱贫攻坚的民生大“蜀绣”,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脱贫攻坚是一项极其重要、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脱贫攻坚需要更大的力度,更准的措施,更多的整合,更强的保障。为此,笔者建议,全省各地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客观分析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更大的决心、超常规的举措,把中央和省委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坚决防止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发生,确保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

  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摈弃“作秀”做法,把脱贫攻坚做精做细做实,绣好脱贫攻坚这幅民生大“蜀绣”。

  文/李琼会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