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脱贫攻坚看甘肃】花桥村:梦想照进现实 农民工当上小老板

2017年03月03日 18:32   来源:中国甘肃网   杨亚楠

  “相信政府,我富起来了”

  “过去在外打工,只希望每天都能吃饱,做梦都不会想到会有今天的生活”,花桥村村民杨田苍站在自家二层楼高的农家客栈前说。

  57岁的杨田苍,是花桥村第一个开办农家客栈的村民,也是康县“十村百户千床”工程示范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人相信政府,思想开通,胆子也大。政府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花桥村位于陇南康县长坝镇,是茶马古道和三百里生态文化旅游风情线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花桥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农户联动”的“花桥模式”。打造“十家百户千床”,是康县从2015年起发展的重点扶贫攻坚项目,在全县的12个乡镇、36个村中抽选123家具有建设条件的农户创建1230张床位,为游客创建安全卫生的“乡村之家”。

  说干就干,2015年,政府把砖瓦和沙子拉到了家门口,杨田苍二话没说就开始盖房。很快,两层小楼盖起来了,按照“十家百户千床”工程政策,杨田苍家的客栈有五间房,每间房分到了1万元补贴资金。

  “以前一家7口人有三四个人在外打工,一年加起来最多挣四万块钱。开了客栈后,光去年开业半年时间营业额就达到了6万块钱,”说到家里的收入,杨田苍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4月份到11月份是旅游旺季,客栈每天都满满的,我们家的饭也好吃,周边好几家农家乐的饭都是我们供应的,这也是一个收入的来源。”

  随着农家客栈规模的不断扩大,杨田苍打算今年再扩大客栈规模,把还在外打工的老婆和二儿子叫回来,一家人一起经营。再招聘几个服务员,充实自己腰包的同时也带动同村贫困户就业。

  “温总理都来给我们加油鼓劲!”

  和杨田苍一样做梦都不敢想能过上今天这样红红火火日子的还有一个人——30岁的卯张辉。说起卯张辉,也算花桥村的一个名人,走在村子里跟人打听卯张辉,每个人都会说,“温总理在他家吃过饭。”2013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温家宝总理来到花桥村看望慰问当地老百姓,了解建房费用和政府补贴落实情况,并在卯张辉家吃了顿晚饭。

  卯张辉的母亲李玉英说:“温总理很亲切地问了我家的状况,并鼓励我们要有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这让我们全家很受鼓舞。”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卯张辉十几岁便外出打工,最难的时候一个月只有300块钱工资,过着饿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后来又去了上海的造船厂当工人,一年到头仅有四万元的收入,根本无法保障全家7口人的生活,偶然的一次返乡,让卯张辉看到了花桥村的巨大变化,于是他有了回家创业的想法。2015年,花桥村被列为陇南市乡村旅游示范点,村子里的土坯房渐渐都改造成了青砖白墙的农家院,以前的土村庄变成了旅游村寨,卯张辉毅然回到家中,通过政府补贴,开办了农家乐,还和朋友合租了一块地种植中药材,每年两项收入可达30万左右。

  卯张辉的农家乐,能吃能住。主要有野山菜、土鸡等原生态特色菜,住宿有1间套房,2间标准房,共8张床位,每间房都有免费的WiFi可以使用。

  自己富了,也要带动同村村民一起富起来,卯张辉的农家乐楼下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龙凤山庄农家乐客栈带动贫困户增收一览表”,清楚地记录着每一个在卯张辉的农家乐打工的贫困户分工、工资、提成。

  “现在不但挣了钱,还能和家人团聚,再也不会因为照顾不到老婆孩子孝顺不了父母难过了,”卯张辉激动地说,“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农民工成了小老板,好日子不再遥不可及

  花桥村还有很多和杨田苍、卯张辉一样的村民,曾经,带着辛酸与无奈,背上沉重的行囊,远赴上海、广东、新疆……,在很多建筑工地,工厂厂房,风餐露宿,为了填饱肚子干着最脏最累别人眼里最底层的工作。如今,出去打工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却一天比一天多了。村民们高兴地说,“给自己当老板,给自己打工,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梦想。"

  走进花桥村,处处生机盎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有建好的农家乐、中医养生堂、村史馆、村级卫生室、电子商务体验室,到访游客几乎“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全套休闲服务,还有正在修建的旅游设施和正在改造的旧房,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花桥村村民的梦想正在照进着现实,大步前行!

  本网记者 杨亚楠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