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西安扶贫新常态的成功实践 累计脱贫53万人

2017年03月02日 13:54   来源:西部网   

  2月13日清晨,冬日的阳光刚刚掠过山坳,蓝田县葛牌镇东沟村村民鲍永群家已经奏响了农家小院的锅碗瓢盆曲。灶房的屋顶炊烟袅袅,女主人正忙着制作土豆糍粑,为迎接游客的到来做准备。

  “自从办了农家乐,不但全家脱贫了,每年还有稳定的收入。去年就挣了4万多元。”鲍永群告诉记者,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把这个家庭产业做得更有声色,让持续的发展成为常态。

  和鲍永群一样,许多贫困人口在实现有饭吃、有房住的“温饱型”愿望后,都把目光瞅向具体产业,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扶持和自身的辛勤劳动,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品质的“发展型”生活。

  2013年,西安市启动“三年扶贫攻坚行动”以来,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针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和因病因灾意外致贫等贫困人口,因类施策,分别建立起产业就业扶贫、社会兜底保障、临时救助等不同帮扶途径的长效机制,率先在全省按现行国标省标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累计解决了53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并探索出从“温饱型”扶贫向“发展型”扶贫转变的有效路径。

  扶贫开发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

  产业+就业

  “原来我家是三间危漏房,种地仅够填饱肚子,平时只有白菜青菜吃。”鲍永群笑呵呵地对记者说,2013年,依托文公岭战斗遗址这一红色旅游优势,县上资助他修缮房屋,配齐了床、沙发等家具,办起了农家乐,如今的好日子多亏国家的好政策。

  东沟村位于县城东南部秦岭北麓深山地区,距县城50公里。全村84户468人散居住在两条沟道里。在看到农家乐巨大的发展前景后,市、县两级确定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该村主攻方向。据蓝田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2014年到2015年,县上为东沟村发展农家乐投入帮扶资金50万元。目前,已发展到30户,每户平均年收入2.5万元。全村贫困户从49户189人减少到3户14人。

  东沟村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是西安市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由于西安市的贫困重点是大城市周边的山区贫困。受地域影响,多是基础设施差、主导产业弱、群众收入低。如何才能保障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质量,让贫困人口实现长久的、稳定的发展?西安市将思路定位于: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缩小收入差距。

  在扶持产业发展方面,“十二五”期间,西安市累计完成中省市县财政专项投入17亿元,整合资金,形成了多元投入机制。从全市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中,筛选出乡村旅游、中蜂、核桃、猕猴桃、奶山羊等带动能力较强的扶贫主导产业,建立“龙头企业+农户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制”“专业大户+农户示范制”“协会+农户服务制”“农户自我发展制”等5种产业扶贫推进模式,基本实现村有产业、户有脱贫项目。

  在帮扶就业创业方面,西安市对农村贫困家庭从就业、创业、职业技能等方面实施长效帮扶,开展创业培训、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创业担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先后组织100余场专场招聘会,转移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78.68万人;5.9万人次参加电子商务、农家乐、家政等技能培训;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实训补贴、场地租金补贴、一次性创业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创业优惠政策。截至去年6月底,共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项目发放创业贷款1127笔共7570万元。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