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超(右)告诉朱智民的老伴,一定要帮她评评这个理。
陈显萍本报记者冯克文/图
一条不宽却平整的水泥路蜿蜒向上,引领记者来到位于豫西山区的河南省洛宁县罗岭乡讲理村。冬日暖阳下,村口“讲理讲德讲淳朴乡情,理政理事理文明村风”的对联格外亮眼。腊月二十六,蓄水塘冰冻三尺,房脊上雪迹未消。农家院里摆开四方桌,敲碎几颗核桃,倒上一杯泉水,村党支部书记金相超打开话匣,抑扬顿挫地讲起了讲理村的各种“理”。
“要说理政,去年村里最大的政事就是脱贫喽。”50岁出头的老金言谈举止透着一股子精气神,“月初,扶贫办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来村里住了两天,挨家挨户调查,除了5个因病残致贫户,按照标准咱村算整体脱贫摘帽啦。”
2011年,讲理村被定为贫困村。老金不甘心,整日想摘掉穷帽子。“脱贫脱思想,扶贫扶产业”,就是他琢磨出来的“理”。原先罗岭核桃久负盛名,但零星、野生居多,不成规模;讲理村土质适合烟叶种植,可面积也不大。老金决定扩大核桃、烟叶种植,可村民心里没底,不愿冒险。“理靠讲,更靠干”,他身先士卒种了110亩核桃和130亩烟叶,全家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头一年烟叶净赚了20多万元,这下村民纷纷行动起来。现在,全村烟叶种植面积近800亩,形成了1100亩的核桃园,光这两项一年总产值就超过400万元。
“治小村也要靠战略”。“烟叶产业这两年发展受限,我正考虑转行,农业周期长,行动慢了不赶趟。去年,村里利用科技扶贫资金,在核桃树下种植了500亩油用牡丹,5年后就能产出高效益。”说着,老金翻出来刚做好的美丽乡村规划图,“我们还争取了1000万元扶持贷款,整体打造采摘垂钓、休闲娱乐的特色乡村游。我们这儿好山好水好山货,有吸引力,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丑事家家有,不露是高手。”聊起全村二十多年没有一起刑事案件,老金很自豪:“理事不是有事藏着掖着,而是要把理说开说透。”据村头石碑记载,讲理村原名小街村。至清朝道光年间,村里有个传统,清明祭祖时,族长会将族人在生产、生活中的纠纷摆出来,相互沟通,化解矛盾。久而久之,远近都知道有矛盾到小街村去“讲讲理”,后来就改名为讲理村。
如今,老金的工作除了带着村民致富,走家串户“讲理”也是重要工作。“光讲理不够,党员干部更要带头干。”老金说,村里有一户父亲病了常年吃药,药只有洛阳市里卖,孩子们嫌路费贵就不愿去买。老金看讲理讲不通,就主动帮忙买药。整整买了两年,这家孩子再也过意不去了。
老金争取乡里支持,在村里盖起了“理事堂”,让讲理文化有了传承下去的载体;又投资5万元制作了新旧二十四孝图文化墙,培育文明乡风。
整村脱贫了,老金该喘口气了,可那5户9口人始终是心病。说到这儿老金坐不住了,领着记者到其中最困难的朱智民家。朱智民还在县里看病,膝下4个女儿嫁为人妇,却都不愿承担照料老人的责任。朱智民老伴的腿脚不好,几乎二十年没出过大门,要过年了,正在家里用废旧报纸糊墙。见到老金,老太太放下手里的活计,操着乡音向他诉苦。听说养老金又被女婿冒领走了,老金火了:“不信讲不通这个理。”当下就让老人通知亲戚娘舅,招呼4个孩子年里回村一定要给评评这个理。
“改变人的世界观是最难的。”老金说,这是当年老支书给他的忠告。为了讲明一个理,说通一件事,这些年,老金起五更打黄昏,受过的气怕是和垫过的钱一样多。年底,他拿出7000块钱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买面买油,70多岁的老母亲在旁边直掉眼泪,不理解为啥没有自己的。老金说:“这就是当村支书的‘理’啊,不能让群众有啥说道。”当过20多年警察的老金,有自己的坚守。他说,十几年来没有通过集体卖地、砍树、盖房子捞过一分钱。
前两天,县里组织村党支部书记代表坐下来唠唠心里话,一年下来不容易,有的同志难免有抱怨。这样的氛围反而刺激了本想倒倒苦水的老金,轮到他发言,别的啥也不讲,亮开嗓门朗诵了自己琢磨的这首长短句。老金说,当村干部这十几年的酸甜苦辣都在里面了——
“回首望,路茫茫,泪汗斑斑湿衣裳,只落得遍体鳞伤;青春逝,两鬓霜,抬眼望路坎长,仰天长啸震山岗,挥刀提缰横眉扬,绝不彷徨。”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