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土地整治助力易地扶贫 山东打造“易地不离地”式脱贫

2017年01月04日 10:43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费县 五莲 青州报道

  在风景优美的五莲山北麓,一排塔吊正矗立在宋家村新建社区工地上。寒冬的冻土让新建社区工程暂时陷入停滞,却没有让村民王为江停止对未来的憧憬,“等这里建好了,我要开个农家乐,还要把后山的地栽上樱桃,让客人来采摘……”

  宋家村是《山东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需要搬迁的86个村中的一个,也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下称“省国土厅”)出台《关于做好用地服务保障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后,受益的贫困村之一。

  日前,经济导报记者先后走访了包括宋家村在内的费县、五莲县、青州市等近10个正进行易地扶贫的贫困村,发现尽管这些村民都已经或即将搬离原先的村址,但未来每个村民的生计依然与其世代耕种的土地息息相关——就像王为江憧憬的那样,通过耕种土地增收。而其背后,省国土厅的土地整治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打通了土地流转的“任督二脉”,让通过加速人和土地的流转,产生效益并引导贫困村实现脱贫。

  地闲人穷的困境

  宋家村在风景优美的五莲山北麓、334省道边,如此区位以前却是个贫困村,像王为江这样的村民每年有三四个月在外打工,农忙时才回村种田,土地一闲小半年。

  无独有偶,费县崔家沟、北王庄以前也是地闲人穷的贫困村。据相关资料显示,这两个村在1.7万亩的山地上零星分布着27个自然村、990户,人、地都非常分散,多数村民也过着农闲在外打工、农忙种点口粮的贫穷日子。

  贫穷的可怕之处,在于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心态。户部乡黄庄沟村村支书刘家玉谈起拆迁时的一个细节:尽管村里搬迁时的目标,是让村民无负担住上“小康楼”,但不少贫困的村民依然对搬迁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对‘易地扶贫’宣传不到位,导致村民误以为‘易地’会使村集体土地减少;另一方面也是‘穷思维’在作祟,他们不认为自己很穷,连脱贫的想法都没有。”

  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主任李峰认为,每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的“穷根”;而经济导报记者走访的几个贫困村,全部都曾陷入“地闲人穷”的困境,甚至不少村民放弃了脱贫的想法。

  显然,“地闲人穷”就是这些贫困村要拔除的“穷根”,而要拔掉这些“穷根”,必须要让人和地都“活”起来。

  整治土地加速流转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于去年2月26日出台了《关于做好用地服务保障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提出增减挂钩指标全力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支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向重点扶贫区域倾斜的政策措施,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费县在相关镇驻地修建了农村新型社区2个,搬迁崔家沟、北王庄村民990户,完成土地整治13500亩;对整治剩余出来的1.2万亩土地进行流转,签约落地农业项目6个;还在朱田镇驻地设置新区128亩,用于建设服装产业园区和保利物流园区,充分安置群众就业。

  五莲县则通过省国土厅给予的专项资金,以及与日照市国土资源局达成合作协议为契机,结合增减挂钩指标以日照市为平台加速流转土地,用活土地与资金。

  青州市的北部平原区依靠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等方式,异地安置村民,并将部分原先细碎、与村庄占地相连的耕地,统一整理成大田并进行流转。而南部丘陵区则实施山区村庄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通过增减挂钩项目进行整治,盘活农村空闲用地。

  脱贫人地不分离

  经济导报记者走访的这几个易地扶贫村,一方面因“易地”而加速了土地流转;另一方面也在尝试将“易地”之后的村民与土地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连接难度最大的当属费县崔家沟、北王庄的村民,他们搬到了镇驻地的滨河社区,距祖辈耕种的山地直线距离超过8公里。山地经过整治,流转成立了5家合作社、53家家庭农场,村民一边享受土地流转金,一边转行成为农业工人,继续在祖辈耕种过的土地上劳动,并领取工资。

  五莲县的做法则是发展旅游业,让村民多一个副业。上沟村村民邱立梅的农家乐在今年的樱桃文化节期间接待上千名游客,让本村和周边村民甚是眼红。王为江就是受她启发,才多交4万元并选择了临街大户型住房,开始规划属于自己的农家乐。

  李峰认为在易地扶贫中,国土部门起到的作用是“搭建平台”,通过整治土地等方式配合当地已有的规划。而未来能在脱贫这出“戏”唱主角的,还是在土地上劳作的人。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