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重庆彭水:助力贫困群众搬出大山挪穷窝 搬出快乐和幸福

2016年12月27日 14:17   来源:重庆日报   

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安置点

生态环境改变促进大开放大发展

太原配套生态产业冷水鱼养殖基地

漆园村安置点配套的羊肚菌种植业

在桑柘镇白龙新村村民在晾晒玉米

  彭水坚持“群众自愿、贫困优先”的总体原则和“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相对集中、规模适度,节省投资、集约用地”的总体要求,从改变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入手,全力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让大山群众搬出来,改变其生产生活环境,做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彭水把生态扶贫搬迁作为贫困群众挪穷窝、改穷业、换穷貌、拔穷根的根本性措施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集中建点安置、鼓励群众自行搬迁等方式,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育富民增收产业,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数据显示,彭水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政策已搬迁贫困人口1.5万余人。

  因户施策 差异补助

  2015年,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贫困户王顺珍通过高山生态搬迁政策把家从高山上搬到阿依河社区7组公路边,“天天盼着能住上新房子,过几天像模像样的好日子。”说起住房前后的巨大变化,王顺珍一个劲直夸党的好政策。“政府对搬迁贫困户人均补助1.2万元,我们家4口人,补助了4.8万元,我这两层小楼,总共花了15万元,是党的惠民政策,让我圆了住房梦。”站在功能齐全的新房前,王顺珍脸上写满幸福的笑容。

  今年,为了把符合搬迁要求、具有搬迁意愿、具备搬迁条件的贫困人口搬出来,彭水结合实际,出台《“十三五”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差异化补助政策:

  一是对完成搬迁的农村非建卡贫困户人均补助8000元,对农村建卡贫困户人均补助1.2万元。二是对搬迁建房需要借款的农村建卡贫困户遵循自愿原则,在确保土地复垦后通过地票收益能足额归还的前提下,由所在乡镇、街道进行分户核实,确定借款金额。三是对通过补助和地票收益借款仍不能完成自建房的农村建卡贫困户实行兜底政策。四是除享受人均搬迁补助外,农村建卡贫困户还可享受分类奖励政策。五是符合农村D级危房改造条件的建卡贫困搬迁户,可叠加享受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补助和农村D级危房改造补助。六是建卡贫困搬迁户自愿将不再耕种的原承包全部耕地、林地交回集体经济组织,除给予一次性补偿外,每户另给予3000元奖励。

  生态选址 灵活安置

  “贫困人口大都居住在深山峡谷和高寒边远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极为不便的地区。所以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更注重因地制宜。”彭水县农委负责人介绍。

  王顺珍的老家在海拔600米的高山上,一出门就是山沟沟,几间低矮的瓦房子。而今,王顺珍的新家距离阿依河景区入口只要10多分钟,“现在天天与景区为伴,风景美丽,交通便捷。”王顺珍说。

  彭水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凸显“生态”元素。首先因地制宜,灵活搬迁安置,充分尊重搬迁对象的意愿,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最佳安置方式。引导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生存技能相对较强,尤其已有家庭成员在外务工的搬迁对象,到县外、县城安置;引导经济条件稍差或要求留在乡镇、街道范围内的搬迁对象,到乡镇集镇所在地、新建集中安置点和25户以上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居民聚居区安置;引导贫困程度较深、生存技能较差、没有意愿远距离搬迁的搬迁对象,梯度搬迁到就近的基础条件较好区域安置。

  在扶贫搬迁过程中,注重生态坏境的保护,做到环保搬迁、生态搬迁。在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搬迁户或项目实施方在项目选址、项目实施过程和后续生产生活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项目工程如人饮、道路等项目,一律要求做好环保措施后方能实施,杜绝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损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不仅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更要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

  引领扶持 “造血”发展

  从大山里搬出来,只是高山生态搬迁的第一步。“以前有些村民搬出来,不到一个月又回到山里,拦都拦不住。”县农委负责人介绍,生活习惯只是一个影响因素,搬出来后,没有收入,开支骤增让村民们扛不住。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便成为生态扶贫搬迁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工作中,彭水便把村民搬迁与产业配套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步推进。

  ——用活信贷资金,以迁入地为重点,加强乡村道路和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改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集中安置点区域安排10万元至30万元后续产业发展资金,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安置区去发展,发挥带动效应,帮助安置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

  ——鼓励建设项目优先使用本地搬迁群众务工,本地企业优先吸纳搬迁人员就业,以及尽可能安排一些公益岗位给贫困搬迁户;

  ——支持搬迁户自主创业,通过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搬迁农户自主创业扶持力度;

  ——落实技能培训、产业发展扶持措施,增强搬迁农户脱贫致富能力。             

  搬出快乐和幸福

  12月5日,走进鹿鸣乡漆园村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只见四周群山环抱,山顶笼罩着薄雾,在群山中间平坦的地面上一幢幢新居错落有致,白墙、青瓦,两层的小“洋房”,院坝、道路等设施一应俱全。

  贫困户王平海祖祖辈辈都住在半山腰,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哥哥前些年患上了严重风湿病。作为全家唯一劳动力的他隔三差五就要到村卫生室抓药,出门就是爬坡上坎,走路要2个多小时。

  得益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他在安置点买了新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现在出门不到2分钟就是村卫生室,有个三病两痛,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王平海说。

  据鹿鸣乡乡长陈大兴介绍,自鹿鸣乡启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以来,像王平海这样的贫困户被纳入了首批搬迁对象。”陈大兴说,漆园村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紧邻村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卫生室、篮球场、广场等深山中,交通不便,生存环境差,通过调查了解到,部分群众愿意搬到安置点居住。

  “光搬出还不行,还要能留得住群众相关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群众的出行、就医等都十分方便。人行道、路灯、化粪池作为二期工程,正在规划当中。”陈大兴说。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彭水以脱贫致富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改变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为主线,把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配套项目规划到安置点,让搬迁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

  搬出致富新门路

  在汉葭街道长溪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房屋拔地而起,美观精致,与安置点不到300米的地方就是占地20亩的羊肚菌产业大棚。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户彭昭雪在大棚内种植菌种,成为她搬迁后的新工作。

  彭昭雪介绍,今年她承包了2个大棚种植羊肚菌,占地1亩。“由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供技术指导、收购销售。”彭昭雪说。既解决了缺技术,还解决了市场的难题,让她没有了后顾之忧。

  富有经济头脑的彭昭雪,看到安置点人气不断聚集,利用安置点新居的门面开了一个小面部,“现在住在安置点的人越来越多,每月小卖部的收入足够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费用了。”彭昭雪说。

  如今,扶贫搬迁不仅解决了彭昭雪的住房问题,还让她开启了自己的创业路。

  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中,彭水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脱贫与搬迁同步,在山沟里蹚出了一条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致富新路。今年,在高谷镇庞溪村、鹿鸣乡漆园村、汉葭街道长溪村等7个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附近培育羊肚菌产业带动和帮助贫困搬迁群众发展生产,确保安置点都有配套产业,每个搬迁户有1人以上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配套全覆盖,使搬迁群众过上有尊严、有保障的新生活。

  在龙溪镇周家坝安置点配套企业帅帅服装厂,带动30余名搬迁群众就业。

  在桑柘镇白龙新村配套香菇种植产业,带动10余搬迁户种植香菇,5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搬出瓦房住楼房

  来到高谷镇庞溪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徐立素的新家,白色的外墙、青一色的琉璃瓦、坡屋面式的顶檐,屋内地上铺的是光洁的地板砖,客厅摆着大彩电,屋顶上装着太阳能,厨房用着自来水,几乎跟城里人家一样。漫步在安置点,只见两排整齐排列的小楼房,宽敞整洁的水泥路,一行行笔直挺立的路灯,宛如走进城里的住宅小区。说起现在的住房,徐立素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出的高兴。

  而在两年前,她和她的邻居们却还住在海拔700米的大山深处。破败的三间瓦房,朝着一边倾倒,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走出大山,住进亮堂的房子,一直是徐立素和邻居们最大的愿望。

  2013年,乘着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东风,通过“政府引导、村民自建、统一规划”的方式,在公路边的一处高地选好集中安置点的地址,并修好了路,通好了水,种好了树,让徐立素和其他39户一起集体搬到了安置点。

  “进新房那一天,我高兴得一个晚上没睡觉能够像城里人一样住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这都是因为现在的政策好。”徐立素说,她家只是第一批,明年还将有剩下的村民从大山中搬到安置点。“安置点的居民全都是以前的老邻居,摆谈龙门阵也都很方便。”

  新生活、新希望孕育着别样的诗意。

  如今,村里还修建了小学、卫生室和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就医上学跟城里人一样便捷。并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安置农民就近打工致富。

  文/赵琴

  图/张波 赵琴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