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因公牺牲的肇庆扶贫干部沈海鸿:驻村仅半年就被群众记在心里挂在嘴边

2016年12月22日 10: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他驻村扶贫仅半年,却被群众记在心里、挂在嘴边;他平凡的扶贫点滴、温情故事被人们铭记;他猝然离世,令村民扼腕叹息。

  11月23日晚,广东肇庆市怀集县莲社村驻村扶贫干部沈海鸿遭遇车祸,于11月30日不治离世,因公牺牲。

  看真贫:“假贫如果挤掉真贫,就是失职”

  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的肇庆市怀集县莲社村是广东省定贫困村,贫困户共54户198人,贫困发生率6.7%。从沈海鸿5月12日进驻莲社村的第一天开始,他就知道,这是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沈海鸿和队友白天入户核查,晚上熬夜整理数据、分析致贫原因。“不少群众白天干活不在家,就得晚上去核查,回来后整理完材料到下半夜是常事。”沈海鸿的搭档、驻莲社村第一书记陈超强说,那段时间老沈一个晚上就能抽掉一包烟。

  陈标新、陈南新等多名贫困户说,老沈入户核查从不走马观花,每次到家来都要坐大半个钟头,“看房间、问收入,各条各项都算得很细”。对存疑的情况,沈海鸿就通过乡邻反复核实。

  算细账是因为要看到真贫,核得深是因为感情真。60岁的陈棣珍一家7口,妻子没有劳动能力,5个孩子最大的才13岁。入户核查时,沈海鸿看到几个孩子脏兮兮地窝在一张木板床上,交谈中几次转身偷偷地抹去眼泪。

  “识别真贫是关键,假贫如果把真贫挤掉了,就是失职,对不起老百姓,还会制造村民矛盾。”沈海鸿这样对队友说。

  经核查,莲社村上报的贫困户名单有8户不合格。通过村民评议和自荐申请,沈海鸿又核实出了几个“真贫户”。最终,驻村工作组剔除了16户不合格申报者,确定了54户贫困户。

  扶真贫:“产业扶贫不能霸王硬上弓”

  曾有三年驻村扶贫工作经验的队友林树华说,产业扶贫最怕不切实际一窝蜂地搞雷同产业,追求“短平快”的扶贫成效。对此,沈海鸿也深有同感。“他常跟我念叨,咱不能盲目跟风、‘霸王硬上弓’,否则就不是扶贫而是造孽。”林树华说。

  选准产业脱贫项目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沈海鸿和队友发动各种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列出了辣木种植、光伏、矿产、药材、养猪等备选,再对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收益率对比。

  一户一法,莲社村每个贫困户的脱贫意愿都经过他们的签字确认。陈标新想养蜈蚣,老沈就为他联系专家;陈况新想养猪,老沈就帮他联系猪场,陪他一起去镇里看猪苗;陈棣珍想明年多种几亩水稻,老沈就核算资金为他买了微耕机和200只鸭子。

  低保户陈标新有3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两个读高中。今年9月开学时,沈海鸿自掏腰包给了他500元,说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老沈心里记挂着我,他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有出息了,他也打心眼里高兴。”陈标新说。

  由于政策性原因,71岁的赵海英不能列入贫困户,但其生活十分艰辛。她和11岁的孙子住在一间D级泥砖危房里,每天仅靠卖菜有五六元的收入。沈海鸿看着心疼,了解到她家2010年建的一幢砖房由于没有修屋面无法居住,就和村委会一起给肇庆市委办写申请,筹措到了1.2万元准备为她家加天面铁棚并铺上地面水泥。

  “他没让我评上贫困户,但我一点都不恨他,因为他是真的来扶贫的,心里面装着穷苦人。”赵海英说。

  真扶贫:“因为吃过苦,所以知道贫困的滋味”

  沈海鸿是肇庆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里最早主动请缨驻村扶贫的。沈海鸿的父亲沈维祯说:“海鸿从小在农村长大,吃过苦也最知道贫穷的滋味。”沈海鸿妻子李清枚至今记得丈夫决定报名时说的话:“孩子大了,没啥操心的。坐在办公室距离基层的疾苦太远,得给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在沈海鸿的驻村宿舍里,厚厚的一沓贫困户材料被他翻得起了毛边;听说11名残疾人到镇里办理残疾证,他开私家车把他们一个个送过去;驻村不到两个月,他就能将莲社村全部贫困户的姓名、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熟记于心,被队友称为贫困户“活字典”。沈海鸿在莲社村播下的脱贫种子刚扎下根,却没能等到它们发芽开花。他的离世让村民们扼腕叹息,悲恸不已。“老沈就像我们自己家的好兄弟。他说好了在村里扶贫三年的,咋才半年说走就走了……”贫困户陈棣珍听到噩耗后,就像被打了一闷棍,几天都无法入睡。

  网友们对沈海鸿的不幸罹难也非常痛心,在微博微信上为他送别。网友“淼鑫森”说,英年早逝,恩情长存。网友“家和万事兴”说,好干部一路走好。网友“清风”说,哀悼同在扶贫一线的战友!虽然不曾相识,但曾经一起走过。你未走完的路,战友们会风雨无阻继续前行。

  沈海鸿生于农村,情系农村。在武警广东省总队肇庆市支队服役的11年间,他5次被记三等功,3次获评优秀党员;他转业到肇庆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该局局长彭剑德评价他:党性强,工作用心、用情。他牺牲后,被肇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追授为“市优秀驻村干部”称号。(记者田建川)新华社广州新媒体专电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