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江西第一书记工作述评:为脱贫攻坚献智出力

2016年12月07日 14:24   来源:江西日报   魏 星

  本报记者 魏 星

  “我的脚上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选派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们服务群众的真情写照。

  去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部署要求,从精准选派、严格管理、关心支持等方面精准发力,确保“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首轮选派8758名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覆盖全省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一年多来,第一书记们牢记组织重托、群众期盼,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融入农村贴近群众、立足村情着眼长远,办实事做好事,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尖兵,示范带动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众志成城、奋发有为,共同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篇章。

  选好人,派准人,精兵强将下基层

  33岁的范小敏是萍乡市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眼下,他正担任省“十三五”贫困村——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第一书记。到村后,范小敏利用一个月时间走遍了33个村民小组,和村干部一起谋划拔穷根的办法。在他的推动下,紫溪村通过“产业党小组+产业基地”“产业党小组党员+村民+贫困户”模式,建立了3个百亩“党建+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全村年人均预计增收1600多元。紫溪村1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去年已有50户实现脱贫,今年又有42户即将脱贫。一个穷村,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我们能有这么大的发展,第一书记范小敏当记头功!”紫溪村党总支书记高益福说。

  干得好,首先要选得好。去年以来,我省各地因势利导,严格标准和程序,坚持质量第一,严把第一书记人选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提出“四派四不派”要求,即派单位后备干部、派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派有较强工作能力和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派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干部;对基层工作不熟的不派、政治素质不强的不派、组织协调能力不强的不派、工作作风不实的不派,确保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派下去。

  人选好了,还要派得准,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各地综合分析研判选派干部和任职村“两个实际”“两个特点”,把部门特点、行业优势、干部特长和任职村实际有机结合,确立了“党群部门到弱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涉农部门到产业村”的第一书记选派思路,做到派需结合、因村定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重管理,严纪律,实干作风树起来

  好书记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为防止和解决第一书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我省明确了严格管理第一书记的各项措施,定出工作责任上的“硬要求”,划出工作纪律上的“硬杠杠”。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管理考核制度机制,细化工作任务,严明工作纪律,严格管理考核,促使第一书记真正扎根农村、履职尽责。

  ——赣州市要求第一书记“挂牌”作战,详细列出任期内任务清单、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

  ——上饶市建立和完善公示基本信息、公示承诺践诺、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投诉“两公示一评议一投诉”制度,严格实行月度工作纪实。

  ——抚州市通过简报、微信平台开办“工作纪实”“连心感悟”栏目,公开晒第一书记履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一书记推动工作的力度决定着各项工作的进度,第一书记扎根农村的深度决定着民心民情的温度。”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周训国说。

  严在日常,抓在经常。我省建立了以县级组织部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构建立体式管理体系,有效防止管理真空。各地普遍建立健全第一书记公开承诺、工作例会、定期汇报、请销假、廉洁自律等制度,采取随机抽查、实地督导等方式,对第一书记到岗到位、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把第一书记管严管实管到位,防止在村里“混日子”。

  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各地建立了对第一书记完整的考核机制,将日常管理与年度考核、期满考评相结合,采取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座谈走访、考核组评价、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多种方式,量化考评工作成效,运用考评结果奖优罚劣。

  少数第一书记沉不下去、干不成事,基层群众不欢迎、很反感,也损害了第一书记队伍形象。省委组织部明确要求各地不能当“老好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这些第一书记要全面实行召回制度,进行通报批评并向派出单位反馈。一年来,全省各级共召回255名工作不胜任的第一书记,以鲜明态度释放出第一书记必须真抓实干的强烈信号。

  给支持,强保障,关心激励鼓干劲

  第一书记在一线打硬仗,需要各方的支持帮助。

  为提升第一书记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本领,我省各级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知道下去为什么、在村干什么、具体怎么干。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共举办第一书记培训班567期,累计培训第一书记11694人次。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部、省扶贫和移民办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先后对全省第一书记和省直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进行全员培训。同时,积极推动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进行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使第一书记驻村成为部门结对、单位联村的重要纽带,充分利用派出单位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去年以来,全省各级选派单位累计协调落实帮扶资金6.96亿元,对接实施帮扶项目8598个。

  为进一步加大对第一书记的支持力度,省委组织部等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各选派单位为每名第一书记每年安排不少于1万元的工作经费,各县(市、区)要从各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中统筹为每个贫困村每年安排不少于5万元的第一书记帮扶经费。

  成绩是干出来的,选人用人就要以实绩论英雄。工作中,我省各地普遍把第一书记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第一书记实行晋职晋级、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提拔使用同等条件下“四个优先”,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

  今年县乡换届中,我省提拔任用表现优秀的第一书记1030人。其中,抚州市还提出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培养锻炼和识别使用干部的重要途径,规定今后凡是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提拔,均必须有参加“连心”小分队、担任第一书记的经历。

  办实事,解难事,脱贫攻坚当尖兵

  从机关干部变成村里的第一书记,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群众身边,从村民冷眼待之到衷心拥护,第一书记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不断改变着所驻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关系民生和制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省第一书记结对帮扶贫困户54177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40436件,调处矛盾纠纷17837起,关爱“三留守”人员36122人。第一书记累计帮助所驻村硬化村组道路、村内道路4.5万公里,修缮农田水利设施6270个。在选派单位和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4776个,组建产业协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4068个。

  不久前,省委组织部对全省3万多名基层干部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大家对第一书记评价“非常满意”的占75.8%,“满意”的占19.8%。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