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振宇(左三)到村办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本报记者史长来摄
县里制定的贫困村退出标准中,村集体经济收入是一条硬杠杠。上周,9个贫困村工作队队长来乡里汇报扶贫情况时,有些同志对如何壮大集体经济还有些忧虑,这两天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蔡楼村有570多亩集体土地,土地流转后每年都有稳定收入,村民的急难需求等都能自行解决。但乡里像蔡楼这样的村非常少,相当一部分村庄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村两委没钱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时间一长,群众也不会把你当回事,所以集体经济这个短板必须补上。
底子薄、基础弱是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普遍面临的难题,好在有县里的大力扶持,给每个贫困村2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有2万多元的收益,仅此一项就达到了省定的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标准。各个村还谋划在光伏下面搞食用菌种植,这又是一笔收入。
此外,县里还给每个贫困村20万至30万元资金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目前,9个贫困村的项目全部启动了,贾楼村种的100亩蔬菜春节前就能上市,付楼村年产250吨的红薯淀粉加工厂正在建设……
此前,选择产业项目让帮扶工作队和村干部顾虑重重,即使现在他们压力也很大,因为村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弱,可以说赢得起输不起。乡里要求各村充分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结合村里产业发展现状选准项目。
为了给村集体经济找好“大管家”,所有贫困村都成立了集体合作社。而领头雁是关键,各村正在着手挑选、培养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村支书,让集体经济由懂经营、善管理、负责任、有公心的“能人”领衔。
道路曲折,前景光明。虽然还有用地、融资、人才等困难,但借着扶贫攻坚的春风,村集体经济已经迈开步子。未来,村两委将不再“没钱办事”,基层组织建设步步推进,一定能提高村里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③3(本报兰考报道组整理)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