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棒成了钱袋子,去年从村里分到手的红利1500元,合作社务工薪金1万多元,1亩土地流转租金800元,比起在外打零工,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贵州铜仁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精准扶贫户杨志发,一边调整食用菌菌棒蒸棚的温度,一边介绍。2015年底,中华山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上一年的5120元增加到7324元,增长了43%。
贫困村“家底薄”,要脱贫“造血”,如何整合各类资源变资本成为关键。去年,中华山村创新发展方式,建设精准扶贫党支部,瞄准门槛低、见效快的食用菌产业,整合财政、扶贫、水利等支农项目资金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引进两家龙头企业。
该村村支“两委”领办中华山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将150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作为全村119户精准扶贫户的股金发展食用菌产业。同时,结合精准扶贫户动态变化的特点,探索推进了“一年不变、年度调整、能进能退”的“名义”股份机制,即以年初核定贫困户为基数,分给贫困户“名义股份”享受分红收入,采取“622”分红的模式,年利润贫困户占六成,二成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二成用于发放管理人员工资,实现产业脱贫的农户自动出列,调动了精准扶贫户参与“开源造血”的积极性。
“村里的精准扶贫户大多是因病致贫、缺乏劳动力致贫和没有技术致贫,村集体带头发展产业,精准扶贫户致富路子宽了,能得股金、租金和薪金三项收益,大家参与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很高。”该村党支部书记毛照新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去年以来,万山区依托已建成的4个省级、4个市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全区推广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622”分红模式,拿出1100万元扶持资金重点针对2016年计划退出的11个贫困村,引导村支“两委”成立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带动精准扶贫户发展产业脱贫。
万山区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科研高校、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技术能手牵手,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精准扶贫户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或以土地等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产业,解决了农村产业脱贫的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发挥了党组织在扶贫攻坚行动中的政治服务功能和统领作用。
目前,全区有农业龙头企业5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2个,种植蔬菜2.5万亩,水果1.9万亩,建立食用菌等技术协会,与大连民族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新发展村集体经济36个,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走上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的致富路。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