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厦门援甘干部主动作为

2016年12月06日 10:10   来源:甘肃日报   

  厦门日报记者何炳进

  零下三摄氏度,“对口支援西部行”采访团刚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就领略到千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这是在东南沿海看不到的。福建省厦门市、甘肃省临夏州,自然风光、人文环境迥异的两地,因为2010年确立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而联系起来。去年,厦门市向临夏州派出连坤明、戴伟建、李长福、茅江锋组成的挂职小组,使两地关系更加紧密,帮扶效果日益显现。

  教育帮扶一幢新大楼一个新未来

  崭新的“厦馨楼”内,16岁的保安族姑娘正认真地在葫芦上刻画。一旁摆放着已经完成的作品,精致的图案被刻画在葫芦上,活灵活现。面带微笑又不能讲话的她靠手语告诉我们,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

  她能全身心投入学艺,离不开厦门的援建帮扶。原来,“厦馨楼”是厦门市援建临夏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楼,原本学校只有一栋楼,教室、宿舍、厨房等都集中在一起,尤其是一楼堆着煤气罐,安全隐患让人担心。“厦馨楼”的建起,不仅解决了安全问题,也有了足够空间让学校扩大招生。

  “不但能自食其力,还能帮助家庭脱贫致富。”临夏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马效勇说道,前述保安族姑娘家里此前只有父亲做电工的微薄收入。经过技能培训,这位姑娘能够做出合格的成品,为家庭带来可观的收入,减轻家庭生活负担。

  积石山县鹭岛幼儿园、临夏市鹭岛幼儿园、临夏县思明幼儿园、州特殊教育学校综合楼(厦馨楼)、临夏中学新教学楼(厦门楼)……22个教育援建项目,体现了厦门对教育帮扶的重视。

  除了硬件上的帮扶,还有软件上的帮扶。厦门六中与临夏中学、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与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厦门特教学校与临夏特教学校均结对子,建立了畅通的业务培训、人才交流渠道。

  “我们组织老师去临夏中学,讲课、开讲座、评课、讨论,深受当地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同时,也请他们到厦门交流,参与日常的听课、研讨,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体会。”厦门六中校长刘卫平表示,两校的交流以后会越来越频繁。

  硬件帮扶学听当地话不讲大空话

  “当地人讲得方言大多听不懂,全州31个民族各具特色,只能慢慢学着听、找翻译。”连坤明说,除了和当地人沟通存有语言障碍,刚开始当地不少部门持观望态度,并不会主动找援甘干部。

  厦门市妇联与临夏州妇联对口帮扶的形成,离不开援甘干部的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临夏州东乡县河滩镇汪胡村的陈尕燕就是首批受益人之一。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刺绣、布鞋加工等手工艺,回到村里她建起了农村妇女合作社,带着村里的妇女加工刺绣、手工艺品,成品通过帮扶力量销售。一个月下来,在家工作的当地妇女能有超过3000元的收入。今年,有100名临夏家政服务人员到厦门就业。“厦门市妇联、地税局携手临夏州妇联建设‘乡村妇女儿童之家’,帮助临夏培训转移妇女劳动力,组织社会捐赠。”临夏州妇联主席高桦说。近一年内,两地就有16个单位互相交流,厦门市交通局、妇联、教育局等10个单位与临夏当地相关部门结成对子。

  帮扶效果干部挂职立竿见影

  “临夏州曾在《民族日报》头版头条号召全州干部向厦门挂职工作小组的同志学习。”当地领导谈到厦门挂职干部时说。连坤明、戴伟建、李长福、茅江锋分别挂职临夏州副州长、州政府副秘书长、州扶贫办副主任、州政府办副主任,他们做了什么才得到当地领导干部充分肯定?

  其实,从援建项目就可以直观看出他们的努力。一年多来,厦门在当地援建项目已经完成42个,完成帮扶资金1.1亿元的建设。正是援甘干部不断地实地沟通、交流,不断督促工程进度,才有这样的效果。

  干部挂职后,社会帮扶也是从无到有。“阳屲庄村豪客来希望小学、石狮振利制衣厂1000件冬衣、建安慈善基金会10万元衣物……”李长福说,援甘干部的到来,让帮扶工作有了进一步拓展,其中社会力量的参与就是一个例子。

  短短6年,厦门市已投入帮扶资金1.55亿元,并且逐年有所增加,共实施项目66个。

  据统计,2010年临夏州贫困人口120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690元;2015年底,贫困人口下降到30.1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45元。

  (据2016年11月24日《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