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264万人旅游脱贫背后的故事

2016年12月05日 11:28   来源:安徽日报   

  曾穷到借裤子穿,如今年收入10余万;曾说话怯生生,如今变成自信能干的“多面手”……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吹响了决战脱贫的冲锋号。一年间,旅游扶贫改变了264万贫困人口的生活。今年11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电商等。

  旅游扶贫有哪些新“招数”?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年整村脱贫、两年全面小康”——乡村旅游成脱贫主战场之一

  谈及旅游扶贫带来的巨变,百姓们难掩喜悦之情。 “我每天都要打扫一遍屋子,再辛苦也心里高兴。有时候晚上睡不着,我就楼上坐一会儿,楼下坐一会儿,把每个床都睡一会儿,在沙发上再躺一躺,心里美得不行。”山西省红石塄乡车河村村民曾朝玉笑称,自己的家从“破房、陋锅、烟灶火”变成了如今雪白墙壁、瓷砖地板、独立卫生间,靠乡村旅游脱了贫、发了家。

  在山清水秀的安徽省岳西县黄尾镇,年过半百的贫困户刘大闯说自己被家境困在了大山里,虽然名字叫大闯,却从没出去闯荡过。多亏镇村的牵线搭桥,走上“产业+旅游”的双重脱贫之路。“养的400只土鸡已经被景区农家乐提前预定,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呢。 ”

  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街道杉坪村则跑出了自己的“脱贫速度”。自2014年3月起打造“黔北花海”景区,如今,开车沿着当年红军征战的娄山关脚下顺山而上,放眼望去,一幢幢白墙蓝瓦、黄墙红顶的小洋楼,掩映于青山之上、花树之间、果园深处。杉坪村贫困户已从4297人减少到89人,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从4500元增加到超2万元;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积累到305万元,实现了“一年整村脱贫、两年全面小康”的华丽转身。

  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

  “打麻将的少了,学习氛围浓了”——乡村旅游造就一批脱贫创客

  广西凌云县村民韦仕升的家,位于风景秀丽的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湖光山色处处为美景,古代文人曾留下“浩坤湖水碧连天,倒影青峰花竹烟”等赞美。近年来,凌云县借着旅游扶贫的东风,倒逼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待字闺中人未识”的浩坤湖名气越来越大。“自从环湖路、凉亭建好,远道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韦仕升说。

  越来越多省份重视乡村旅游的扶贫效应。如安徽明确全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按不少于40%的比例推动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山东投入3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和1亿元特色产业扶贫基金支持率先发展旅游的贫困村。以安徽黄尾镇为例,组织景区和农家乐经营户、种养户结对,景区食堂和农家乐按照优先采购、保底收购、优质优价原则,采购农特产品作为食材,并设立专柜向游客销售。

  贵州杉坪村则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扶贫方式,在苗圃花海生态农场,每天不少于200名村民在林下的花海间工作,村民每年不仅有打工收入、亩均600-800元的租金收入,土地入股还可参与分红。

  “以前村民晚上的娱乐方式主要是打麻将,小孩子都没人管,更别提管理民宿了。 ”46岁的“大掌柜”韩雨纾笑着说,通过开设各种兴趣培训班,如插花、茶艺、待人接物礼仪……村民的精神状态逐渐改变,打麻将的少了,学习氛围浓厚了,邻里之间变和气了,民宿管理也更加规范了。

  “避免一哄而上”——旅游扶贫同样讲究精准到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旅游扶贫见效快,并有助于改善贫困户就业结构。但一些地方的旅游扶贫工作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同质化严重等不足。

  业内人士认为,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政策精准度,整合资金为乡村发展提供“持续推力”。相关部门应形成统一机制,找准扶贫对象,确保工作人员、思路的连贯性,加强对地方执行旅游扶贫规划的监督检查,并制定鼓励政策,激发地方发展旅游扶贫的内生动力,避免规划停留在纸面上。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陈平指出,目前国内多地乡村旅游被“农家乐”填充,而大部分“农家乐”形式大同小异。 “一些贫困县甚至匆忙上马旅游项目,进行简单模仿与复制。虽然投入大量资金,却因为缺少竞争力而难以吸引客流。 ”中部一景区负责人徐音说。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认为,贫困乡村和地区要紧抓旅游扶贫,已经脱贫的乡村和地区,要注重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但要避免一窝蜂上马项目,防止运动式、跟风式搞旅游扶贫。旅游扶贫工作,必须进行前期科学论证,提高规划及扶持政策的精准度。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