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湟中上山庄村脱贫“变形记”

2016年12月05日 11:17   来源:西宁晚报   

  本报讯(记者 肖芳)村里有了健身广场、大片花海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贫困户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12月4日,记者深切感受着2016年湟中县土门关乡上山庄村的脱贫“变形记”。

  一张贫困户分布图

  记者在上山庄村委会办公室外看到,“脱贫攻坚组织保障图”“全村脱贫目标任务”“贫困户识别流程”“贫困村退出工作流程”……一块块公示牌显示着村里脱贫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

  记者了解到,上山庄村地处脑山,全村有152户592人,主导产业为种植小麦和外出务工,2015年人均收入4350元,贫困人口26户86人,属于县贫困村。“村里谁家是贫困户、住在哪里、由谁结对帮扶,一看‘贫困户分布图’就知道。”村民温兴义告诉记者,“第一书记种延宁、扶贫干部汪云平和李玉英的照片、手机号也都公示在‘扶贫干部公示栏’里,方便村民联系,今年种政委带着我们村脱贫致富,有哪些脱贫的工作程序、要通过哪些方法项目脱贫,看一看村委会前的公示牌就知道。”

  “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所以我们一看房、二看粮、三看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五看病人是不是在床,严格甄别审核,把符合政策的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种延宁告诉记者,采取公开公示的方法,就是要让村民彻底了解脱贫工作的进展和目标,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靠天吃饭”变“借鸡生蛋”

  上山庄村第一书记种延宁是市公安局便衣支队的政委,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种延宁积极寻求社会力量改“输血”为“造血”,让“靠天吃饭”变“借鸡生蛋”。

  引入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投入资金500万元打造乡村旅游项目,以此带动整村经济发展,吸纳贫困劳动力。集休闲娱乐、户外锻炼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内部消化的方式,鼓励有能力的贫困户和其他村民进行有偿劳动。在贫困户汪生花老人家中,记者了解到,今年71岁的汪生花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平日里一人在家,自从村子里种植花海后,七八月份老人在花海里拔草,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钱。种延宁告诉记者,乡村旅游项目运转后,村民土地出租直接带来稳定收入,还带动上山庄村的产业升级及经济发展,同时使村里的大龄劳动力从土地的单一手工劳作上解放出来,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浪费。近150余户人家以合作社形式得到分红,项目区建设完成后还将直接解决村里近200人的就业问题,在旅游项目区,村民还可以搞商业、办农家乐,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昔日小山村今日大变化

  在扶贫工作中,种延宁科学规划,充分发挥上山庄村党支部堡垒作用,拓展阵地延伸,以党建带领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坚持做到精准扶贫推进与加强基层党建通过研究、同部署、同推动,把基层党建目标与精准扶贫目标任务有机结合,制订了上山庄村的扶贫计划和扶贫方案。

  种延宁来到上山庄村后帮助上山庄村申请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187万元修建了上山庄村文化活动广场,新建成的村文化活动广场环境优美,广场周边摆放的一些健身器材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每到傍晚,男女老少不约而同来到广场或悠闲散步或坐在亭子里的石凳上寒暄,太阳能路灯、土墙改造、墙体刷粉、边渠及河道整治、环卫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已建好,上山庄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改善,村民的精气神也大不一样了。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