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河南新安:山沟里谱写农旅融合新篇章

2016年12月05日 10:12   来源:农民日报   

  陈显萍王学新郭建立许金安

  “山清水秀风景好,只见大哥不见嫂。”地处深石山区,人均不到半亩山坡地,多年来河南省新安县龙潭沟村一直是个贫困村,不少年轻人甚至面临找不到对象的难题。2004年开始,该县对这条沟进行了旅游开发,打造了5A级景区龙潭峡,村民纷纷开起了农家宾馆,成了旅游从业者和景区服务人员。如今,户均收入在10万元左右,最高的达30多万元,80%以上的村民家里有了小轿车,昔日的“光棍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龙潭沟的巨变是该县因地制宜、持续发力沟域经济、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新安县委书记王玉峰说:“沟域经济是集生态治理、旅游观光、种养加工、新农村建设等为一体的山区发展新模式。发展沟域经济就是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乡村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构筑集约投入、规模适度、特色鲜明、功能凸现、增收明显、环境优美的产业经济带。”

  沟域经济+乡村旅游

  山岭绵延,沟壑纵横,造就了贫穷,也蕴含着机遇。近年来,新安县依托自然条件,大力实施旅游开发,成功打造出了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并把“旅游富民”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之一常抓不懈。目前,已成功创建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强县的华丽转身。

  如何发展沟域经济?新安县瞄准了乡村游。樱桃沟开发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樱桃在新安有千余年的种植史。一直以来,村民们都是采用传统的模式种植,传统的模式销售,经济效益十分有限。为了彻底激活樱桃沟的“沟域经济”,该县在优化品种结构和扩大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对与樱桃沟有关联的20多个村庄进行了提升改造,打造出了自行车赛道、3D樱桃谷画廊、天兴生态园、林山溪谷度假村等十余个旅游新亮点。今年,樱桃沟4000万斤樱桃收入达到3.2亿元。

  礼河村是樱桃沟的专业种植樱桃村之一。笔者在该村了解到,目前,村子种植大粒樱桃面积达到3000亩,建起了农家饭庄20家,还培训组成了礼河“樱嫂”导游团,积极向外推介樱桃。村子引进的天兴农业生态园项目,流转土地近2000亩,种植有新品种大力樱桃、软籽石榴、无公害蔬菜等,让10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更让村民自豪的是,乡村游不仅给村子培育出了富裕果,还培育出了文明果,在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评选中,礼河村榜上有名。

  此外,该县积极打造的漏明谷景区、梭罗谷养生生态园、青河观光带、石井生态农业休闲长廊等特色乡村游项目也风生水起。截至目前,该县石井镇获评中国最美村镇,仓头镇为全省首批国家园林镇,石寺镇为全市首批国家卫生镇,50多个村获得省级卫生村称号,30多个村获得省级生态文明村称号,52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沟域经济+生态农业

  11月29日,笔者来到位于该县仓头镇的洛阳鹏云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看到的却是生机盎然的春色,疏菜大棚里有鲜红欲滴的番茄、青翠诱人的芹菜。承包户王丽鬓角渗出了汗水却是满脸喜悦。

  “这茬芹菜有4000斤,西红柿有200多斤,1个小时后就到了洛阳的大超市!离家很近,轻轻松松就把钱赚了!”王丽说,自己承包的6个大棚每年至少能带来5万元收入。

  鹏云农业是一家以农业项目综合开发为主的大型现代化农牧循环企业,流转土地4700亩,集粮食生产、油料生产、生猪繁育养殖等多元化现代农业科技开发为一体。

  仅各类蔬菜大棚就有420个,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头,旗下有9家子公司,形成了“猪—沼—林—果—蔬”高效种养循环产业链条,让周边村子38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说起高效农业,县农业局局长李四清告诉笔者:“特殊的地貌,造成新安人多地少。发展高效农业,就是要让最少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

  去年,位于该县五头镇的新安农业科技园区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占地5.6万亩,是一家由政府主导、企业建设、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农民受益的以林果业为主导产业的科技园区,目前拥有15家企业,1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50余座特色采摘园。

  据介绍,目前,该县依托沟域成功打造出了以大樱桃、软籽石榴、朝天椒、玫瑰、中药材、蔬菜、养种一体化循环农业、蜗牛养殖等八大产业基地。预计今年年底,特色高效农业可实现增加值12.7亿元。

  沟域经济+特色文化

  前不久,在山东青岛举办的第17届工艺美术品大师精品博览会上,新安县参展的大型澄泥砚“老家河南”、新安窑钧釉作品“凤舞九天”和澄泥砚“大河奔流”“荷鱼”“一画开天”、新安紫砂壶作品“汉关晓月”分获金奖、铜奖和优秀奖,彰显了该县优秀的传统陶治技艺。

  新安拥有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第一关汉函谷关、“石刻唐书”千唐志斋等名胜古迹,文化积淀深厚,古村落随处可见。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发展‘沟域经济’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有了文化,才能打造出精神家园,留住美丽乡愁。”谈到沟域的文化内涵,该县文广新局局长王书林说。

  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古村落文化,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步伐,该县将乡村记忆、民俗文化、民间传说、特色产业等乡土元素巧妙地融入“沟域经济”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古风古韵,让村村都有村民认同的、不可复制的文化标志。

  石井镇的寺坡山村和东山底村均以青石瓦房建筑保存完好、古木古树多、民风自然淳朴和历史悠久而享誉四方,先后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在加强保护的同时,该县依托两村紧邻龙潭大峡谷景区和黛眉山景区的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旅客在游览秀美山水后,又多了一个了解古村落的机会。东山底村党支部书记杨天份告诉笔者,村子利用古村落的品牌,收集石磨盘、喂养小毛驴、开发石磨面,引导十多户群众开办了家庭宾馆,打造摄影创作、绘画写生、农事体验等基地。如今,这里已成为城里人返璞归真的乐园。

  该县北冶镇甘泉村历史上曾是豫西地区最主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有着上千年烧制陶瓷的历史,现存宋代瓷窑遗址和元代瓷窑遗址等,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古陶村”。为了做好村子的保护与开发,该县投入220多万元建设了步游道及甘泉客栈。村子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古朴的黑陶制品,精巧的土陶豆芽罐、紫砂壶等。不久前,该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有一个美丽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在该县石寺镇下孤灯村,歌词却变为活生生的现实。因濒临黄河,从20世纪90年代起,村民几乎人人捡石。后来这里建成了奇石一条街,外出捡石、择优藏石、邀友评石、以石会友蔚然成风,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如今,该村参与玩奇石的有800多人,藏石10万余立方米,参加国内外石展百余次,获奖上千次。仅靠奇石一项,全村年收入可超过300万元。

  据介绍,目前,新安县拥有国家级传统古村落4个,20多个村被市、县摄影家协会列入创作基地;挖掘整理涵盖民间艺术、曲艺、舞蹈、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0多项,其中,黄河澄泥砚、九莲灯、黛眉手织布工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烫面角、消食丸、瓷窑烧制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

  沟流金、谷淌银、湾聚财、川招宝,发展“沟域经济”,让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新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郅书安告诉笔者,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845万人次,旅游收入18亿元;预计到年底,全县接待旅游人数可突破880万人次,旅游收入可突破19亿元。“沟域经济”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