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精准造血 无粮村吃上旅游饭

2016年11月21日 07:38   来源:大众日报   姜言明 刘培俊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培俊

  本报通讯员 赵文存 肖根法

  “十一”黄金周,前往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的游客络绎不绝。

  “光停车费村里就收入两万余元,村民卖点瓜果梨枣每天能收入百十元。”村党支部书记刘方军感慨,“以前的‘无粮村’,通过精准扶贫,如今吃上了‘旅游饭’!”

  前不久,掌平洼村被评为“中国特色村”,这让初尝乡村旅游甜头的村民更有盼头了:杏梅、柿子、板栗等采摘园扩建,农家乐餐饮住宿招标,螺旋古井所在的古村落修缮……乡村旅游将带动该村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村集体年增收26万元。

  掌平洼村变迁只是新泰百姓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例。

  精准扶贫,怎样才能增强贫困乡村和困难家庭的“造血”功能?新泰的做法是: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按照“四策四产四联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电子商务扶贫、光伏发电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四大产业脱贫行动,采取责任推动、设施拉动、帮扶带动、机制促动四轮联动方式,打造以汶南电商、石莱“良心谷”茶叶、翟镇光伏农业、龙廷生态旅游等为核心的8个片区,将720个村的1.9万名贫困人口纳入产业链条,探索出一条依托大产业、实施大扶贫的精准脱贫之路。

  走进羊流镇大和庄电子扶贫加工点,鑫瑞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新建800余平方米的厂房已投入使用,150名工人正在流水生产线上加工高压变压器元件,村民和新就是其中一员。

  “家门口就业确实挺方便,既不耽误接送孩子、回家照顾老人,还能挣钱贴补家用。”和新说,她每天收入60元左右,月工资2000元。跟和新一样,厂里安置了20多名贫困户,每户每月可增收1500元。

  救济脱贫不如依“业”致富。新泰依托龙头企业、农业园区或村居资源,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工程,全市建成特色专业村364个、村居“工厂”405个、加工点786个,村居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怎样扶?扶什么?新泰在“精准”项目上下功夫。针对贫困的个体原因,实施“量体裁衣”个性化扶贫,结合镇情、村情、个情,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原则制订针对性措施,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俺家有五亩多地,以前种点花生、地瓜,一年下来收入不足2000元,现在俺和媳妇在茶园打工,年收入有50000多元。”        

  马纪亮是新泰市石莱镇北官庄村村民,说起这两年生活的变化,乐得合不拢嘴。

  2012年,得益于山东泰茶“良心谷”茶产业生态示范园项目的引进,北官庄村将1000多亩山林耕地全部进行流转,马纪亮也将自家1.5亩地流转给茶园,两口子在茶园打工,不但实现了脱贫致富,去年底家里还添置了一辆汽车。脱掉贫困的“帽子”,变得富裕起来,马纪亮着实有了面子。

  “良心谷”的土地流转自石莱镇、岳家庄乡、放城镇3个乡镇9个村,从土地上尝到“甜头”的村民达2万余人。随着茶园的不断完善,从“良心谷”受益的群众基数逐渐扩大。

  羊流镇通过发展牡丹产业园项目,辐射带动33个村3.8万人,扶持221户396名贫困人员脱贫。牡丹产业园今年还推出了“双保障”帮扶,即生产技术保障和市场价格保障。官桥村冀某没想到转机来得这么快,在此之前他两个儿子都得重病,家庭已深陷贫困的泥潭。牡丹产业园无偿把两头黑猪仔提供给他,还选派技术员全程负责防疫。当黑猪饲养到25公斤时,以市场最低价格回收。这样以来,冀某年可实现增收七八千元。

  目前,4个村8户26名困难群众进行了黑猪仔养殖。靠着牡丹产业园免费提供的牡丹苗,泰安市级贫困村李官庄村的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200亩,带动本村8户11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村一策”也治好了新泰的“头疼病”。新泰作为煤炭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采煤沉陷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2013年翟镇玥庄村实行了整体搬迁,原有的村房基地经过土地整治后,今年引进现代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规划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农业、批发市场、休闲观光等四大板块功能。

  覆盖泉沟、西张庄、楼德、禹村等9个乡镇的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建设的沉陷区光伏示范基地,形成“一产”叠加“二产”、带动“三产”的新型产业链,带动558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