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精准扶贫要做到“六个入农户”

2016年11月18日 15:09   来源:中国甘肃网   

  倪国良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既是对过去扶贫工作的反思,又表明了党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念。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扶贫对象要精准。即要扶真贫,让真正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得到帮扶,同时贫困程度越深得到的帮扶越多。二是导致贫困的真正原因要精准,真正能够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带动富民的产业选择要精准,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四是路径方法要精准,真正解决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五是扶贫的政策措施和效果要精准,即要真扶贫,既要将国家的政策执行到位,又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六是扶贫管理和考核要精准,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既要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有成效,又要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要解决贫困农户的脱贫问题。解决贫困农户的脱贫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六个精准协同推进,同时在六个精准推进中同步实现“六个入农户”。贫困农户不是饥民流民,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无法摆脱贫困,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一是“济困入农户”。眼前能吃饱饭是最现实的需求,要让真正贫困的农户不为吃不饱饭而发愁。二是“扶志入农户”。扶贫先扶志,常言“人穷志短”,帮助贫困农户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至关重要,脱贫致富才有内在动力。三是“联扶入农户”。联扶是贫困农户摆脱贫困的外在条件,引入外力众人拾柴才能火焰更高。四是“农保入农户”。有了保障性的农保措施,贫困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从而解除贫困农户的后顾之忧。五是“增收入农户”。因地制宜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靠优势产品增加收入。六是“文明入农户”。把现代文明的观念灌输和渗透到贫困农户,治贫治愚相结合,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实现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

  在六个精准推进中要同步实现的“六个入农户”是达到精准扶贫总目标的基础性工程。“济困入农户、扶志入农户、联扶入农户、农保入农户”都是为了解决贫困农户生存的后顾之忧,贫困农户基本温饱问题的解决、基本生活环境的改善、基本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即建设温饱型、小康型物质文明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基础性工作,这需要政府资源的合理分配,需要社会组织的关爱帮扶,需要全社会强化精准扶贫的“输血”机能。

  “六个入农户”中富民产业的入农户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户内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农户扶贫要瞄准产业,长效扶贫瞄准造血,永续扶贫瞄准就业,这是精准扶贫的要义所在,也是精准扶贫的现实支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户是精准扶贫的主体,生产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只有解决了富民产业的发展问题,精准扶贫才会有根本动力和保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确实指明了精准扶贫的内在规律与工作重心。贫困农户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要靠产业发展解决“造血”机能的问题。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要以发展农业生产、配置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文明入农户”是农村生存的前置条件。推进精准扶贫,生态文明的维护是必须坚持的底线。生态文明不仅是一地环境美貌,更是农户人文素质的整体展现,是个体内在欲望与外在条件的和谐统一。生态文明不仅利于现有农户生活,更为良性变迁、持续发展提供后劲与动力。

  “六个入农户”既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又是精准扶贫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精准扶贫总目标的实现要以精准贫困农户的需要为前提和保证,为此“六个入农户”也就成为精准扶贫成败的基础性工程。精准扶贫中只有紧紧抓住“六个入农户”才会呈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乡村美景,才会有“郁郁林间桑椹紫,芒芒水面稻苗青”的收获蓝图,才会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

  (作者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