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脱贫有招 群众说好

2016年11月17日 07:40   来源:人民日报   吴 勇 张 枨

  深秋时节,科尔沁草原上的五角枫叶就如彩蝶一般,随风飞舞,光彩夺目……在这碧野千里如画一般的科尔沁草原北缘、大兴安岭南麓,坐落着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最南端的一个旗——科尔沁右翼中旗。

  然而,与这般美景并不相称的,是科尔沁右翼中旗的贫困。科右中旗从1988年起就被列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旗,2013年农牧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仅为3050元。生态环境脆弱、沙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使得一部分低收入农牧民仍处在“丰年温饱、灾年返贫”“几年脱贫、一年致贫”的状态。由于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落后、产业化程度较低等原因,科右中旗20多年来一直未能摘掉国贫旗的帽子。

  精准识别“四五六”

  全旗干部入户调查,识别扶贫对象并建档立卡

  “科尔沁”在蒙古语中意为“弓箭手”,为了能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科尔沁右翼中旗就要如弓箭手射箭般“射”准那些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真正了解扶贫对象的贫困状况,分析他们因何致贫,找到脱贫之法。

  为此,科右中旗组织全旗干部,深入各个苏木镇,挨个上门入户调查,把真正需要帮助的扶贫对象识别出来,并且建档立卡。

  怎样才能精准识别呢?“我们并不是简单看收入来确定,而是通过‘四五六’识别法来进行。”副旗长王海英说,首先是“四看”:一看房子、耕地和草场,二看产业和牲畜,三看学生和劳动力,四看病情和残疾;然后是“五评估”:评估收入、支出、交通工具、农机具及家用电器;最后是“六到位”:要调研、申报、推荐、筛选、审批及公示到位,综合各方因素进行识别,让真正需要脱贫的人得到帮扶。按照这种方法,截至2015年底,科右中旗共识别出88个重点贫困嘎查(行政村)、6799个贫困户、17021个贫困人口。

  扶贫扶“志”也扶“智”

  调动致富积极性,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科右中旗虽是兴安盟唯一的畜牧业旗,但部分草场属于无水草原,产草量、载畜能力不高,当地群众无法大范围从事牧业。由于蒙古族群众不长于耕种,加之当地干旱频发,以往只能种植一些小米、玉米等低收益作物,依旧是“靠天吃饭”。长期贫困让不少群众得过且过、致富意愿不足。

  康山虎是巴彦呼舒镇察尔森化嘎查的农民。过去,他和老伴靠着16亩薄田度日,一年总收入五六千元。“都是山地,没法浇水,只能靠天吃饭,想增收没出路。”康山虎无奈地说。

  扶贫先扶“志”。科右中旗用身边先进的人和事教育带动群众,从转变观念入手,调动贫困户的致富积极性;同时通过技术员下乡,免费发放种子,利用先进技术指导群众种植经济作物、中药材、牧草等,帮助贫困户调整种植结构,还利用培训输出劳动力等方式,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扶起脱贫致富的“智”。

  2016年,新的扶贫项目落到察尔森化嘎查,康山虎没花一分钱就领到3000棒木耳菌棒,在自家院子里繁殖木耳;技术员隔三差五就来家里指导。11月初,康山虎的木耳已全部售出,他喜笑颜开:“3000个菌棒生产木耳300多斤;市场行情好,每斤卖到50元。”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康山虎盘算着明年的好日子,“嘎查说明年可以免费给我1万棒木耳,脱贫指日可待,不仅致了富,还学会了技术。”

  专业合作助“造血”

  实现规模经营和订单生产,让农牧民入股分红

  为了实现开发式扶贫,科右中旗还积极培育壮大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使分散经营实现规模经营,使传统生产实现订单生产,让农牧民入股分红成为工薪阶层,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

  2013年的一场车祸,改变了巴彦呼舒镇哈日道卜嘎查农民吴德泉一家的生活。欠下10多万元的外债不说,车祸后的吴德泉至今还不能干重活,一家人仿佛失去了希望……幸运的是,2016年,哈日道卜嘎查成立的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改变种植结构,利用地利条件开始试种水稻。考虑到吴德泉劳动能力不足,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还在平整土地、播种和收割的时候出人出机械。秋后一算账,吴德泉一家比去年增收了近2万元,生活又燃起了希望……

  今年,哈日道卜嘎查试种的300亩有机水稻平均亩产1000斤,合作社以每斤10元出售的有机大米刚上市就受到热捧。“过去农民基本都种花生,每亩地收入大约1200元,但对土地破坏严重。今年水稻试种比较成功,明年准备发展2000亩,让更多贫困户得到实惠。”合作社负责人白金泉说。合作社还承诺,贫困户成员与其他成员不同,享有“利益均沾”分红的权利,不受“风险均担”的约束;有合作社进行兜底保证,贫困户成员的生活有了保证,摆脱了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