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农民“朋友圈” 致富大家帮

2016年11月11日 07:41   来源:新华日报   

  小康路上百姓说

  秋收,丰县王沟镇邮递员赵本增家的红薯上市了。今年,在他的带动下,当地6位农户在地下挖出“金疙瘩”,红薯还没“出土”,订单就已被抢光。10月19日,记者找到赵本增,听他讲述在邮路上带领大伙致富的故事。

  位于江苏西北角的王沟,是省定扶贫镇,当地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仅1.1万余元。在这里,39岁的赵本增可是名人。这个地道的农民是“江苏好人”和省劳动模范。国庆节前,他还参加了徐州市党代会。“要建设全面小康,农民不能穷得叮当响,咱得想法子让老乡们都富起来。”说起致富农民,赵本增对将要召开的省党代会充满期待。

  中午时分,赵本增还没来及脱下一身“橄榄绿”,就带着记者到他家所在的王大庄村。他的老父亲正在地里挖红薯。一耙子下去,一棵苗挂着一串“果”,掂起来足有5公斤重。“收成太喜人了!亩产3000公斤不成问题。”赵本增说,去年他看准当地沙土地的优势,开始试种红薯,效果不孬。于是今年他又种了3亩,再获大丰收。

  体会收获喜悦的不只是赵本增。在丁楼村,一台挖红薯机正在一片20亩地里“突突突”作业。村民丁高岭笑言,他把“宝”押对了。“新订单都不敢接了,全都预订完啦。”丁高岭说,自己不直接卖红薯,而是做延伸产品,把红薯订制加工成粉条销售。

  丁高岭计算,按照6:1的产出率,一亩地可出500公斤粉条,每公斤批发价20元,是鲜红薯价格的近20倍。这样算下来,每亩红薯地就能收入上万元。记者发问:粉条怎么卖出去呢?丁高岭指了指身旁的赵本增说:“他可有关系网。”

  赵本增是个热心肠的有心人。他在邮路上奔波12年,每天骑着摩托车跑24个村,看到有困难的家庭,就会尽可能帮一把。这两年,赵本增获得省市诸多荣誉,接触面更广了,改变过去一味“资助”的思路,更看重“干事”的作用。他利用自己扎根基层,人脉广泛的优势,借助互联网,成了农业信息的“小灵通”,成为农民卖货的推销员。

  丰县电商群、德孝好人群、特种蔬菜种植群……赵本增给记者打开手机,微信上15个群里有2000多个群友,而他自己的“朋友圈”也有1000多人。“农民有啥需求,在群里一发,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加势,销路一下打开。”赵本增告诉记者,周口村有个粉丝加工厂,每天产5吨,因为本地种植少,原料主要从山东进。正是利用这条信息,农户们找到加工厂,还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现在,全国各地的朋友加入买粉条的队伍,粉条根本不够卖。”他说。更让他充满信心的是,王沟所在的丰县湖西片区,今年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十三五”苏北扶贫开发的重点。未来5年,这里将计划投资59亿元,安排各类民生项目120个,不断改善这里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本报记者 王 岩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