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弘扬宁夏精神 打赢脱贫攻坚战——宁夏精神的泾源实践

2016年11月10日 07: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泾源县位于宁夏最南端,因泾河发源地而得名,因六盘山而闻名于世。八月间行走在泾源,酷热难耐的暑气在此全见了踪影,满眼的郁郁葱葱让人心旷神怡。秉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泾源县立志2017年要在宁夏全区率先实现脱贫目标。面对5328户2.04万人的脱贫任务,泾源县努力实现“六个全覆盖”,即扶贫对象全覆盖、产业政策全覆盖、基础设施全覆盖、技能培训全覆盖、社会保障全覆盖和金融扶贫全覆盖,创新工作机制,做好特色文章,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

  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的支持。泾源县立足实际,把草畜、苗木、旅游、中蜂养殖四大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采取政府“配菜”、群众“点菜”、部门“上菜”的形式,2016年上半年已落实建档立卡户3318户养牛、4601户种苗木、383户参与旅游服务、638户养殖中蜂,每户都落实了2个以上增收产业。

  “跟着合作社养牛,不但享受了养殖高端肉牛的政府优惠政策,而且每年还能卖出两头牛娃子,不出门就能挣2万多元。”兴盛乡红星村建档立卡户李福恩告诉记者,他家一共养了6头牛,其中有2头安格斯牛。这是泾源县加大草畜产业转型升级,确定“优质+高端”相结合的养殖方式的一个成功缩影。据泾源县农牧部门介绍,引导农户养殖安格斯高档肉牛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通过与天山牧业等企业联合,由企业负责从澳大利亚采购向泾源县输送安格斯基础母牛,以“投母收犊”合作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基础母牛养殖,并由专业合作社组织承接,企业以高出市场价36%的价格回购10月龄的架子牛,形成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第一批3000头安格斯基础母牛已投放到1151户建档立卡户家中,并集中外购育肥牛2330头,户均养殖5头牛以上;第二批7000头安格斯牛已从澳大利亚运送到天津港隔离,现已全部落实到户。同时,泾源县还建了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和45个村级改良防疫服务室,印发了安格斯肉牛养殖技术读本,聘请17名区、市畜牧专家开展技术指导,组建33名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为农户养殖高端肉牛提供技术支撑。为保障饲草供应,泾源县不仅建设了10万亩饲草基地,还开工建设了大湾乡杨岭4万吨、新民乡张台3万吨、泾河源镇龙潭3万吨饲草配送中心,积极推行饲草料统一加工、集中配送,缓解饲料供需矛盾,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调整草畜产业结构。

  作为全区苗木培育面积最大的县,泾源的苗木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苗木产业快速发展,泾源县苗木产业出现了生产品种单一、小规格苗木过剩、大规格苗木结构性短缺、苗木价格持续走低等问题。为此,泾源县组建了苗木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承接市场,广开销路;成立了苗木产业协会,统筹协调全县187个苗木产业合作社的经营活动;注册了泾源县苗木绿化公司,重点承揽县内外生态园林绿化。还出台了《泾源县2016年苗木产业扶持政策及补助标准》,从苗木的培育、营销、技术服务、品种驯化研发等方面给予项目和资金扶持,引导苗木产业向特色化、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10万亩精准造林工程,实现了山绿与民富的双赢目标。截至目前,泾源全县交易苗木3100万株,销售收入达1.94亿元;精准造林66374亩,栽植苗木547.6万株,培育精品大苗5000余亩;首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兑付苗木资金2100万元,户均收入4000元。

  泾源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这里群山逶迤,绿树成荫,秀水潺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立足“休闲避暑旅游县”的发展定位,泾源县精心打造县城至六盘山森林保护区20公里旅游服务带建设。委托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高标准编制了全域旅游示范县总体规划。按照PPP模式,将20公里旅游服务带的慢行游步道、村庄改造、绿化美化、水系景观化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打包,与杭州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福建迪配克公司投资7亿元,建设星级酒店、购物小吃一条街、度假疗养院等旅游服务设施。结合10万亩荒山造林工程,实施高速公路和20公里旅游服务带两侧山体、道路二次生态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泾源县围绕“5个1”建设智慧交通旅游,即1个二维码、1套三维地图、1张市民卡、1个服务网、1个智慧中心,向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无时不有”的智慧交通旅游综合服务。六盘山脚下的冶家村,如今家家发展起了农家乐,生意搞得红红火火,这个曾经一贫如洗的小山村,近年来依托六盘山旅游资源,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旅游富村的华丽转变。冶德玉是村上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家的农家乐已开了8年,凭借他媳妇李翠花的好厨艺,平均每天都有2~3桌的客流量,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养土蜂致富的路子真不错!成本小,见效快。今年5月份我才加入合作社学习养蜂,7月中旬第一次就摇了200斤蜜,立马收入了一万多元。” 六盘山镇杨庄村村民鲁生荣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在史老头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领头人“史老头”的带领和技术指导下,首批加入合作社的5个人共养了137箱蜂。据了解,泾源县2016年出台扶持政策,养殖户每购买一箱土蜂,政府补助200元。县商贸流通服务中心引进了一家商贸企业,专门收购散户的土蜂蜜,加工、包装后销往各地。目前,全县新建养殖示范场5家,发展养蜂户118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8户,培训中蜂养殖人员1012人。同时,筹措170万元作为养蜂合作社的奖励资金,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现如今,中蜂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泾源县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合作建设中华蜜蜂资源保护核心区,通过建基地、创品牌,推进中蜂的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致力“酿”造一项既能富民又能维护生态平衡的“甜蜜”产业。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随着脱贫攻坚“冲锋号”的吹响,农民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干劲也越来越足,可资金短缺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泾源县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和社会资金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和叠加效应,推进“财政+金融+产业+扶贫”整体联动,投入3000万元成立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整合7000万元建立担保资金池,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照金融跟着产业走的原则,2016年共向贫困户累计发放贷款9827万元,包括肉牛养殖贷款1290户6450万元和其他产业贷款3377万元。针对扶贫对象的差异,因人施策、分类释放,比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户均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对银行有旧贷农户,协调三家金融机构对有旧贷户进行交叉跨行贷款;对超龄农户将贷款年龄放宽至63岁;对政府兜底户,采取托管能人带动发展方式,将信贷资金注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以托管或分红方式扶持其发展。采取的9种办法,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贷款需求。

  香水镇米岗村村民马富俊在信用社职工禹建峰的帮助下,没出村、不到两天就从信用社贷了5万元款。他打算用这些钱买两头牛,再买些饲料,老马掐指一算,“一年下来,收入能增加两万元”。为了解决贫困群众无担保抵押的实际问题,泾源县各金融机构以村为单位,共组织成立了96个村级信用协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信息采集和信用等级初评。2016年全县共对76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并颁发信用证,其中评为A级3451户,B级2302户,C级1128户,等外户700户。如今,泾源县已形成1户1档案1证的金融服务新机制,贫困群众只要拿着信用证就能免抵押担保获得小额贷款。

  此外,泾源县财政还投入2100万元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贫困户不良贷款赔偿,保险公司也针对贫困户制定了小额保险合作协议,确保不让一户群众因资金问题而脱不了贫。

  关注弱势群体,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

  弱势群体是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帮扶对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不能落下”的那个群体。经过再次摸底调查、核实调整后,泾源县现有农村低保对象12486户149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68户5121人。据了解,农村低保发放标准分为两类,A类4325人,人均月补差180元,B类10651人,人均月补差130元。县社保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将根据有关政策,适时启动贫困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兜底。

  脱贫攻坚,不仅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只有乡村变美了,宁夏才能更美。2016年,泾源县安排资金2.66亿元,对26个销号村,全面实施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村公路10条76.5公里,兴盛乡、黄花乡2个特色小城镇和园子、李庄等51个美丽村庄相继动工,自来水入户2091户,改造危窑危房313户,安装太阳能路灯240盏、太阳能热水器1230台,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50家村级电商服务站。为了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计划新建4个文化大院和44个村级文化广场。此外,泾源县还制定出台了教育扶贫政策意见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基本形成了“3+12+3”的公益助教计划体系,改造薄弱学校3所,开工建设农村幼儿园8所,脱贫致富从根儿上抓好教育。

  当年,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时,写下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诗句。如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道路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激励泾源县广大干部群众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品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