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感念贴心引路人——追记贵州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中)

2016年10月11日 08:20   来源:人民日报   赵 兵

  9万公里有多长?可以绕地球两圈,这只是姜仕坤一年里走过的路;生命的最后7天,可以用来做什么?姜仕坤选择全部用来奉献给晴隆的脱贫攻坚。百姓为大,姜仕坤永远把群众的利益擎过头顶,任凭脚下荆棘遍布,艰难险阻,他也一往无前,无怨无悔。

  “他一天到晚不是下乡就是开会,太累太拼了……”

  在晴隆的这些日子里,姜仕坤的车平均每天行程200公里,下乡调研,外出开会,跑资金跑项目……“姜书记的病是累出来的,我今年35,比他小11岁,都觉得非常辛苦,他怎么撑得住呢?”司机小朱心痛地说。

  追寻生前最后几天的足迹,身体已经发出预警的姜仕坤仍像往常一样拼命:

  4月6日上午,在兴义参加全州易地扶贫搬迁专题会;下午,在晴隆召集人员研究易地扶贫搬迁。

  4月7日,参加今年全省第一次项目观摩会,随后连夜赶回晴隆,部署晴隆观摩点筹备工作。

  4月8日,在晴隆观摩点向省观摩组汇报工作;下午2点,随团在贞丰观摩;晚上9点,在贞丰连夜研究部署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相关事宜。

  4月9日,赴贵阳参加今年全省第一次项目观摩会总结会;当晚,在贵阳听取王志纲工作室关于晴隆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策划。

  4月10日上午,在兴义参加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动员大会。

  4月10日下午,出差广州,40余小时后,突然倒下……

  多年的夜以继日,宵衣旰食,让姜仕坤的身体负荷达到了极限,可为了群众,为了发展,他不曾有一刻松懈。

  和很多交流干部一样,姜仕坤的宿舍在县武装部院内。步入这栋4层小楼的301宿舍,沙发上放着各种书籍,书桌上堆着资料和工作笔记,冰箱里还存放着熬好的中药。县里不少干部都在这里和姜仕坤一道研究过县里的工作,房间里的灯经常亮至深夜……

  “今年1月,我们开始研究制定精准扶贫的方案和行动计划。”晴隆县副县长赵仁亮回忆,那段时间以来,姜仕坤带着相关人员白天下乡入户调研,晚上开会讨论研究,经常到深夜12点,甚至凌晨一两点钟。

  住在楼下的县人武部政委崔战朋在姜仕坤去世后,一向无梦到天亮的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以前每天凌晨1点左右,总能听到姜书记准备睡觉洗漱的声音;如今这声音没了,反而睡不着了。”

  “他实在是太累了。”崔战朋记得,今年3月县两会结束的时候,姜仕坤对他说:“春节值班到现在,辛苦了,休假回家看看家人吧!”他知道,姜仕坤同样是在春节之后就再也没回过家。

  在党建办一楼西侧的小房间里,一张小圆桌,六把小椅子,两张旧沙发,这就是姜仕坤和县领导干部平日里吃饭的“小食堂”。食堂烧饭的杜大姐回忆,姜仕坤吃饭没准点,中午一两点,晚上八九点,就算周末也是这样。“书记吃饭简单的很,煮个面条,吃个蛋炒饭,我们问他想吃什么,他总说随便,都行。”

  看着姜仕坤的这股子拼劲儿,妻子王作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工作,我们分居异地。我晚上12点打电话过去,经常收到的是他‘还在开会’的短信。早上又想让他多睡会儿,不敢打电话。本来高速公路通车了,我可以周末来看他,但来了也白来,他一天到晚不是下乡就是开会,太累太拼了……”王作艳抽泣着,再也说不下去。

  “只要你勤快,愿意做,钱我可以帮你协调,你列出需要的设备清单……”

  姜仕坤平时不喜欢坐办公室,基本都在基层跑着,因为这样离群众最近,最能看清楚贫困群众“贫”在哪、“困”在哪,知道群众最想要啥。这也是姜仕坤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的精神,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扶,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

  “直到现在都不敢相信,姜书记好好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就没了!”肖长青是姜仕坤生前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听到这个消息时,半天没有缓过神来,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下来。

  家住大田乡大田村的肖长青生活异常贫困,妻子忍受不了贫穷,丢下两个孩子离家出走。2015年7月,姜仕坤走访贫困户,望着家徒四壁的肖长青问道:“你有什么手艺吗?”肖长青回答:“我会电焊,但没钱买设备。”

  “只要你勤快,愿意做,钱我可以帮你协调,你列出需要的设备清单,回县城就给你买来,再帮你到路边租间门面。”答应群众的事情一定办到,姜仕坤随后协调资金为肖长青购置电焊设备,并在大田街上租下门面,帮他开起了电焊铺。如今,肖长青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每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妻子也回来了,孩子又有妈妈了,一家人其乐融融。

  脱贫攻坚,党员干部要带头;群众是主角,更要发挥主动性。姜仕坤在调研中发现,虽然种草养羊是晴隆县比较成熟的富民产业,但这一产业的覆盖面并不宽,局限在于扶持了一批养羊大户,普通群众则与大户签订养殖协议,并不拥有完全产权;另一方面,晴隆县一直以养殖黑山羊为主,但国内羊肉市场销售上则是绵羊为主。

  抓住关键,产业升级就势在必行。姜仕坤将产业的根基放在农户身上,鼓励农户独立散养;同时,引进国外羊种,进行繁殖优化。养殖规模扩大了,农户的羊销售不出去怎么办?有些农户为了养殖贷款几万元,姜仕坤心里着急,又开始琢磨着推动羊肉加工企业的创建。于是,海权肉业应运而生。2013年在沙子镇建成投产的海权肉业,如今已成为省内最大的羊肉加工企业。

  通过完善饲料加工、草业发展、羊肉深加工等产业链,推动养羊产业向二、三产业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升级,“晴隆羊”打开了惯食绵羊的北方市场,推动了“南羊北进”。就这样,晴隆山里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种草养羊覆盖全县14个乡镇2万户,养羊户创收总额超4亿元。

  “一想起姜书记对我们的好,我就心痛,就忍不住哭……”

  群众在姜仕坤的心里分量很重很重,在群众心里,姜仕坤的位置很高很高。姜仕坤遗体告别那天,94岁的离休干部赵善平从晴隆赶到了兴义,老人家只是重复着一句话,“仕坤这么好的同志,怎么也要送一程啊!”

  其实,姜仕坤平时并不太爱说话,是个做事低调的人,可跟群众在一起时,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在路上碰到乡亲,不管认识与否,姜仕坤总要停下和他们拉拉家常,“农村路远,很多时候,父亲都会让他们上车,捎上一段。”女儿田姗灵说,“大家都愿意跟他掏心窝子说话。”

  “姜书记真是个好领导,他生前对我那么多指导和关心,现在他走了,我都不知道做什么才能对得起他……”说着说着,大田乡董箐村种草养羊带头人李安珍仰面看天,努力控制着眼圈里打转的泪水。

  为带领村民脱贫,李安珍受过不少委屈,几度想举家搬到县城。为了发展当地的种草养羊产业,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姜仕坤几次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鼓励她坚守。“姜书记一点官架子都没有,看到圈里的羊,撸起袖子就去摸摸看长得怎么样。为了劝我留下来,他苦口婆心地给我讲道理,给我算经济账,帮我解决羊子的销售问题。”姜仕坤去世后,李安珍下定了决心:“只要董箐村还有老百姓没有脱贫,我就不会走出这个山旮旯!”

  顺着蜿蜒曲折的盘山路行进,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贫困户陶金翠家。“一想起姜书记对我们的好,我就心痛,就忍不住哭……”还未说几句,陶金翠已忍不住悲伤掩面痛哭起来,站在一旁头发花白的婆婆也泪眼婆娑。

  姜仕坤从去年5月以来先后3次来到陶金翠家,为她家协调资金购买耕牛,并自掏腰包为其买了一头带崽的母猪,让陶金翠一家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在肥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世莉的手机中保存着一张永远定格的照片,那是4月7日晚上,姜仕坤召集几个企业负责人开会探讨企业的发展情况。

  姜书记曾跟王世莉交心,县委、县政府不是扶持王世莉一个人,是扶持企业背后的老百姓,只有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带动百姓致富。遇到生产上的困难可以直接给他打电话。“姜书记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遇到困难我经常去找他,他都帮忙解决。”王世莉哽咽着说,“我从心底里感念这样一位贴心的好书记,我见证了他从青丝变白发的过程。我们姜书记是累死的……”

  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在姜仕坤的心里,民心比天大,民意比山高,民情比海深,秉持着这样的为民情怀,怎愁踏不破这贫困的围栏?怎能不凝聚众人之力谋发展?如今,晴隆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但谁也不会忘却曾经的引路人——那个为群众拼尽了最后一口气的好书记姜仕坤!

  原标题:感念贴心引路人(时代先锋)——追记贵州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中)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