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偏远穷县22年“绿色崛起” 重庆武隆发展旅游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6年10月08日 10:32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22年中,武隆县委班子已经换了7届,而“绿色崛起,富民强县”这个发展理念始终没有动摇——发展旅游一张蓝图绘到底

  国庆7天长假里,武隆县各大景点都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为了一睹武隆的山水之美。

  毫无疑问,武隆已从昔日名不经传的偏远小县,一跃成为重庆乃至中国旅游业一张靓丽的名片。

  20年前说起武隆,人们立即会想起一个字:穷!

  现在说起武隆,人们也会想起一个字:美!

  发现机会就要抓住不放

  1993年5月26日,武隆县江口镇潘家岩村几个村民,对半山腰里一个经常冒白雾的洞子感到好奇,攀岩而上,打着火把走进这个洞子一看,里面没有想象中的妖魔鬼怪,只有数不清的奇峰异石,千姿百态。

  武隆县领导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前去打探。他们意识到,也许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世界,正是一个发展的机会。

  1993年,江口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有752元。穷,真的是穷!除了搞旅游,手里真的没有什么牌可以打。

  县领导带队进洞考察,随后做出决定,邀请国内外一流洞穴专家来武隆考察。1993年8月22日,中国与澳大利亚联合溶洞考察团来到这里,经过几天的考察,得出的结论让人惊喜:“一座地下艺术宫殿和洞穴科学博物馆”。

  面对老祖宗留下的自然馈赠,不能再任它们在大山中沉睡。

  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奖励溶洞发现者;修建通达洞口的道路;启动旅游资源开发,全县大力发展旅游业。

  1994年5月1日,这个洞,被命名为芙蓉洞,正式对外开放。终于在数万年沉寂之后,这个神秘的山洞,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从此,也拉开了武隆旅游兴县的历史帷幕。

  旅游也是走上坡路

  从1994年旅游创业开始之后,武隆就再也没有停下来过。

  接着,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又开发了被誉为“中国十大漂流”的芙蓉江漂流、被誉为“山村夏宫,南国雪原”的仙女山、被誉为“亚洲最大天生桥群”的天生三桥等景点。

  武隆旅游局局长贺俊感慨地说:“20多年前的武隆仙女山是什么样子?一片荒山野岭,村民穷得连媳妇都讨不到。”

  到2002年,仙女山就变了样,当地的村民随着旅游的节拍,做起了小买卖,开起了农家乐,脱贫致富了。

  一次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时任县领导面对旅游开发带来的巨大变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向全县干部群众敲响了警钟:旅游也是走上坡路,不断弯腰朝前攀爬,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要不然,就会止步不前,被别人超越。

  那几年,武隆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1994年芙蓉洞开放到2007年,接待国内游客从12万人上涨到164万人次,年均增长22.3%,旅游业创造的总收入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从1994年的1.7%,上升到2007年的25%。

  2003年9月,武隆县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共同主办“中国重庆武隆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

  2006年,著名导演张艺谋在武隆天生三桥取景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一上映,武隆一时名声大噪。

  2007年6月,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获全票通过,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一跃成为世界级品牌,成为中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重庆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

  来之不易的三张名片

  2009年,面对旅游业的发展瓶颈,武隆人开始了旅游再创业。县领导牵头组建了旅游宣传营销集团,全县上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组客入武”工程。这个旅游宣传营销集团分为16个小组,分别锁定一个目标城市。

  几年来,16个营销小组累计组织客源127.41万人。客源地除川渝市场外,广东、上海、湖北、湖南、江苏、贵州等市场覆盖日趋广泛。

  全方位的营销推广,加上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准不断提升,武隆旅游迈上新台阶。

  2011年7月,武隆喀斯特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2012年4月,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武隆》开演,武隆旅游借势走向世界。

  2015年12月,武隆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授牌,这是国家首批、重庆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也是武隆在获得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之后,在生态旅游发展上获得的第3块金字招牌。

  2015年12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华首颁“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武隆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获“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全国仅3个城市获奖,武隆的“绿色崛起”实践被众多城市借鉴分享。

  在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凝结着武隆人的艰苦创业的心血和汗水。

  2015年,接待游客21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5亿元,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2%,全县3.1万户、近7万农民靠吃旅游饭,实现了48个贫困村脱贫“销号”、近3万贫困人口脱贫“越线”。

  现在“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已成为了武隆的响亮的标识,曾经那个“重庆的武隆”和“中国的武隆”,已经渐行渐远。

  时光荏苒,星移斗转。

  从1994年到2016年的22年中,武隆县委班子已经换过7届,“而‘绿色崛起,富民强县’,这个发展理念我们始终没有动摇。”武隆县委主要负责人称,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坚持发展中不断创新,不但优化了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了结构调整,也推动了全县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发展,成为渝东南生态发展保护区的成功实践者。而今,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