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剑英
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村脱贫普遍面临缺产业难题。地处苦水区的该县王夹河村,有贫困户96户、407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种植结构单一,缺乏致富门路。
今年初,邯郸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组驻村后,同村两委一起谋划发展扶贫产业,提出“4+1”精准扶贫工作计划,重点补齐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特色养殖、特色种植、村路硬化、带富能人“短板”,带动群众早日摘掉穷帽。
扶贫资金入股,贫困户有了保底分红
王夹河村“4+1”脱贫规划中,发展特色养殖是重点。村民段同臣是肉牛养殖大户,具有多年养牛经验,他的牛场建有3座牛舍、2块运动场、4个青贮池,但发展中遭遇资金周转难题。
“扶贫资金分户投放,就像撒芝麻盐一样,难以保障效果。如果以股份形式注入养牛场,村民既不用担心技术问题,又有稳定的收益。”驻村第一书记、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胡晓峰介绍,他们组织贫困户与段同臣协商,确定了扶贫资金入股、利润向贫困户分红、合作发展肉牛养殖的模式。
“入股资金缓解了资金周转困难,可实现养殖场和农户双赢。”段同臣告诉记者,目前已有60个贫困户签订入股协议。按照协议,贫困户年底分红收入将不低于入股金额的10%。
“养牛场负责养殖,俺们不承担任何风险,年底分红保底,这样能腾出时间发展家庭手工业或外出打工。”贫困户李太说,他不懂养殖技术,扶贫资金入股解除了后顾之忧。
“两年后养殖规模力争达到300头,到时贫困户享受的分红会更多。”胡晓峰表示,30万扶贫资金入股主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贫困户还可以资产、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在扶贫资金监管上,王夹河村成立了由贫困户代表组成的股份监督小组,监管扶贫资金运行,年底评定盈利,确保按比例分红。为降低经营风险,工作组还鼓励养殖场为每头牛投保,在做大肉牛养殖规模基础上,将来发展屠宰加工和冷链运输,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农户腰包更鼓。
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中药材订单种植
为解决农业种植结构单一问题,工作组经过走访调研,确定了种植中药材的思路。
“以前从来没种过药材,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王夹河村党支部书记段江说,为打消村民疑虑,工作组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中药材产业发达的涉县、峰峰矿区取经,并与峰峰矿区山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山友合作社根据王夹河村土壤、灌溉、光照等条件,因地制宜,提出种植丹参、荆芥等中药材的建议。
“贫困户最担心的还是销路问题。”考虑到王夹河村是首次种植药材,一旦药材市场行情波动,将会挫伤村民种植积极性,工作组与山友合作社商定了发展育种育苗的药材种植模式,农户负责按标准生产,合作社提供种子、技术并负责种苗收购。
销路有了保障,村民种药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户王运生、段新社、曹翠平联合村里的贫困户注册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初步流转了33亩土地种上了丹参和荆芥,目前长势喜人。“每亩地能增收2000多元,明年再流转100亩搞药材基地。”为拓展销路,在山友合作社的撮合下,该合作社与晨光天然色素公司达成采购意向,建立“公司+贫困户+订单”的中药材发展模式,让王夹河村脱贫致富的步子迈得更大。
在发展脱贫产业的同时,工作组还针对村里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的问题,多方协调,推进道路和电网改造、文化广场等建设。目前,各项工程正在积极推进中。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