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
新型能源产业——九恒工业园。
大圩镇高寒山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在家门口的电子企业就业。
农产品加工产业——栋梁木业生产的环保型居家木楼。
文/图 廖毅刚 高明 李光平 李晓菁
两年,江华瑶族自治县共减少贫困人口4.77万人;
两年,该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24.1%下降到2015年末的11.8%;
2015年扶贫综合实绩考核在全省51个贫困县中排第四名……
一项项数据,彰显了江华精准扶贫取得的巨大成就。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更加坚定地相信:精准扶贫要到村到户,滴水可穿石。
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明确了时间表,制订了路线图。
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江华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取得喜人成果。
如今,激情豪迈的江华人再出发,迈步走在脱贫摘帽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精准推动
奏响全面脱贫最强音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湘、桂、粤三省接合部,总人口51万,其中瑶族人口34万,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湘西地区开发县和革命老区县。
“扶贫不能落下一人。”谈到扶贫工作,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罗建华语气坚定。要想全面脱贫,兜底一批贫困人口是重点和难点,是块“硬骨头”。
2015年7月省委召开十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的第二天,罗建华即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传达省委会议精神、部署精准扶贫工作。8月8日,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切实肩负如期脱贫摘帽政治责任历史责任的决议》,制订了路线图、统一了思想。制定出台了“1+X+部门”精准扶贫系列文件。“1”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X”主要包括《县级领导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乡镇场精准扶贫工作考核评分标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考核验收标准》、《10项重点工作责任单位考核细则》、《发展扶贫产业的奖励办法》、《安置贫困对象就业的奖励办法》、《开展“一进二访”活动实施方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加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江华将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把县级领导的考核情况计入领导干部实绩卡。把乡镇、行业部门、后盾单位的扶贫开发成效纳入干部执行力考核,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精准扶贫在绩效考核1200分中占200分,是年度绩效考核权重最大的单项。考核结果与单位所有干部职工年终绩效考核津贴挂钩、与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
江华还建立了“摘帽不摘政策”的激励机制,对每个提前整村脱贫村一次性奖励10万元,并继续享受原有扶持政策,直至帮扶期满。
“经济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脱贫摘帽。”江华瑶族自治县县长龙飞凤表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脱贫摘帽的关键之举,才能让贫困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2015年,江华完成GDP 93.03亿元,是2010年的两倍,年均增幅12.0%。近年来,该县GDP、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连续四年排名永州市第一,招商引资工作连续五年获得市先进,2014年被评为全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十快进县”;2015年被评为全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前十位县”。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精准脱贫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易地搬迁 打开创新扶贫新局面
9月6日,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青山环绕村庄,休闲广场设施齐备。居民赵艳娥正坐在新家的阳台上接耳机线,这是从镇上的电子企业接的散活,既能挣钱,又有时间在家照顾小孩。
走进赵艳娥家的新房:房间宽敞明亮,家用电器齐备,做饭也用上了液化气灶,不再是以前的柴火灶了……
放下手中的活计,赵艳娥聊起了以前的老屋,他们家以前住在海拔800多米高的灯草村,住的是木质吊脚楼,最怕下雨天发生滑坡。
“看到屋,走得哭”,以前山上老房子离大圩镇很远,坐摩托车需要1个多小时,赶集、老人就医、小孩读书都非常不方便。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大圩镇人大主席何祖雄表示,由于山高水冷,梯田又少,因此靠种地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
高寒山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解困问题一直是该县县委、县政府关注的重点。2014年,江华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分批搬迁”的原则,全面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在湖南省率先启动高寒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在搬迁点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自主管理作用,引导群众成立了高寒山区易地搬迁协会,负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督监管,确保了搬迁进度和工程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了“五结合”工作方式,即:政府主导与群众主动相结合,分类指导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资金整合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科学规划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扶贫移民与产业富民相结合,力争把搬迁点建设成移民安置示范点、小城镇建设示范点、新农村示范点、民族特色村寨示范点、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示范点、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边贸重镇示范点。
依据规划,江华将对大圩镇、大锡乡的17个高寒山区村实行易地整体搬迁,规模约1500户,5000余人。
规划分两期进行:一期规划搬迁598户3083人,其中大锡乡2个村易地整体搬迁安置点选择在与原村落比邻的山冲村和乡政府所在地大中村,大圩镇的15个村易地整体搬迁安置点选择在乡镇集贸中心的大圩镇大圩村。目前,一期搬迁工程已基本完工,大锡乡明星村搬迁点已竣工,50户188人已全部入住;安置140户522人的大锡乡大中村搬迁点正在建房;安置409户的大圩镇搬迁点已建好330套楼房,有330户1257人喜迁新居。
自愿搬迁的村民只要交2万元,就可获得一套60平方米左右新房的永久居住权,赵艳娥正是这其中的一员。
谈到将来,赵艳娥最希望外出打工的丈夫能回乡工作,这样一家人能团聚,也能照顾好小孩。
“将来会引进外地加工企业,安置点的村民可就近就业,目前已经谈好了两家公司。”大圩镇人大主席何祖雄表示。
在后期发展方面,安置点楼房一楼建成框架结构,将采取对外出租、发展手工作坊以及培训技术介绍就业等方式,实现贫困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目前,县委、县政府就后期扶持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方面,对已在外务工就业的搬迁对象,逐个建立就业档案,实行台账式跟踪服务,组织开展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另一方面,对有培训就业愿望但目前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采取订单、定向、定岗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
此外,江华依托安置点周边良好的森林景观、人文景观,把安置点打造成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让搬迁群众增加收入、得到实惠。
2016年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瑶山夜访搬迁户”的专题报道,全面推介了江华易地扶贫搬迁的做法、经验和成效。
招商引资 驶向开放扶贫快车道
除了易地扶贫搬迁,江华还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最快捷、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来抓,坚持全民招商。
红红火火的招商引资、蒸蒸日上的园区建设,让国贫县江华焕发出强劲生机与活力。如九恒集团把广州、天津、上海的大部分生产线搬到了江华,其产品快递条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该集团在江华的投资涉及快递条码、快递包装、不干胶电子标签、空气能、风电、光伏发电等,今年产值将超过15亿元。
“几年前集团决定实施产业转移时,江华本来胜算不大,是政府热忱的‘保姆式服务’深深打动了我们。来江华后,政府充分保障我们的发展,从县委书记、县长到各个科局时时以主动、务实、高效、细致的服务为项目排忧解难,没有丝毫官僚作风。集团在江华三个项目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创造了业界瞩目的‘江华速度’。”九恒集团江华系列项目总经理尹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近五年来,江华共招商引进工业项目88个,实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内联引资94亿元,培育了以九恒集团、华讯科技、晟瑞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国风电、九恒新能源为龙头的新型能源产业;以五矿稀土、正海磁材为龙头的稀土新材料产业;以海螺水泥、海螺塑编、紫东建材、宏天建材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以坤昊实业、锦艺矿业、金宏光科技为龙头的矿冶循环产业;以栋梁木业、温氏饲料、同丰米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六大产业新增产能100亿元,解决就业近万人,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82亿元;实缴工业税收2亿元。
为解决兜底一批贫困人口脱贫的问题,江华还将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和兜底扶贫相融合,创造了分贷统用统还固定受益精准扶贫模式。
江华为1.52万个无劳动能力、银行无授信的兜底贫困对象争取小额信贷1.52亿元。该县创新性成立神州瑶都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最大的畜牧企业广东温氏集团合作,发展2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其中1.1亿元用于建设100个标准化养殖基地,并与水果和茶叶等基地相结合,打造“猪-沼-果”、“猪-沼-茶”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剩余资金统筹用于扶贫产业拓展项目。
项目建成后,1.52万个兜底贫困人口2016—2018年每人每年可享受300元扶持,2019—2035年每人每年享受1080元扶持。项目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将银行贷款还清,受益期长达20年,确保了全县兜底贫困人口有稳定收入,实现了贫困人口在整个过程中“零负担、纯收益”。
这一创新举措在今年5月召开的湖南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上进行了重点推介,并被湖南省扶贫办作为首创典型向国务院扶贫办推荐。
产业推动 谱写同奔小康新篇章
该县把发展本土产业,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措施。
9月7日,同丰米业公司的新厂房内机器轰鸣,收购来的稻谷经过烘干、筛选等程序制成成品大米,源源不断地运往仓库,等待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最好的有机米是通过国家认证的,能卖到30元每斤。”同丰米业的副总黄曙明说起自己的产品颇为自豪。
在谈到大米来源时,黄曙明表示,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直接帮扶方式由公司供种子、供农资,提供技术指导,包回收产品,带动贫困户种植优质稻1745亩,人均年增收在1500元以上。去年共帮扶大圩镇、桥市乡等乡镇的贫困对象51户203人,今年帮扶78户315人。
除了直接帮扶,江华瑶族自治县还积极探索和推行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多样化的帮扶方式,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其中,委托帮扶方式是依托宏发绿色公司发展香菇产业,把农户的小额信贷投入公司作为其股份,参与分红,农户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每个贫困人口每年可获得分红1500元以上,去年以来,共帮扶贫困群众2547人。
入股分红的帮扶模式则是将有关部门的产业扶持资金和贫困户的小额信贷作为股份入股与大户合作发展产业,由大户负责生产经营,贫困户以入股资金参与分红。
根据贫困村资源禀赋和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江华出台了《发展扶贫产业的奖励办法》,由县财政安排专项扶持奖励资金,支持贫困对象发展优质水果、食用菌、茶叶、药材、制香、林下种养等优势特色产业,增强贫困对象造血功能,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去年以来共发展了以纽荷尔脐橙、玫瑰香柑和瑶山雪梨为主的优质水果1.4万亩,发展食用菌1.1亿袋,发展优质有机茶2425亩,药材1447亩,支持发展家庭制香作坊158户。
在一组组振奋人心的脱贫数据背后,是江华干群合力,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动人场景。
这是金秋的9月,这是收获的季节。
扶贫决战的号角声激荡江华,在这片希望的热土上,在这场惠及千秋的行动中,51万江华人民拧成一股绳,聚成万钧力,攻坚克难,必将谱写出全面脱贫同奔小康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