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发挥金融扶贫“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

2016年09月14日 16:47   来源:新华网   

   安子州

   记者从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我省针对财政资金投入有限、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突出问题,在持续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改革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整合支持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以贴息、担保、保险、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手段,撬动金融资金投入,创新推出六种金融扶贫产品,累计为农村群众提供超过1000亿元信贷支持,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金融扶贫路子。(9月12日甘肃日报)

   众所周知,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金融扶贫又不同于财政补贴,面对脱贫攻坚中的金融巨大需求,金融扶贫怎样兼顾履行社会责任和金融可持续性原则?怎样真正激活贫困地区内在发展潜能?如何推动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金融扶贫机制?甘肃省创新推出六大精准扶贫金融产品,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金融扶贫新路子。

   解决扶持谁的问题,摸清基础数据确保“精准滴管”。金融产品精准投放,民情调研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要破解资金难题,尤须打出一套“组合拳”。比如,甘肃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创新推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采取“财政补贴、农户自缴、社会帮扶”模式......这一系列举措,让金融机构整合各项优惠证词,延伸服务网络,下沉服务重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支撑。

   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充分发挥力量形成“乘法效应”。金融扶贫的主要阵地在县域和一些山区,其特点是点多面广、交通不便,企业要在贫困地区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但在这类地区开展业务,金融机构又面临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等难题。因此,只有加强协调联动,让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同频共振”,方能充分发挥力量。

   解决怎么扶的问题,积极探索创新解决“融资瓶颈”。相比于财政补贴,金融扶贫要兼顾商业化和可持续性,在某种程度上会有一些“缺陷”。比如,一些地方提供的贷款数额无法满足需求。为此,为了破解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抵押物不足的融资瓶颈,甘肃省积极探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林权抵押贷款,把农村的“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

   总之,新时期金融扶贫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开展工作,发挥“四两拨千斤”导向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扶贫,确保贫困人口受益。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