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淮分水岭脊背的长丰县吴山镇楼西村,缺水易旱,是长丰县的“贫困村”。为了甩掉贫困“帽子”,当地政府于2015年引进生命力强、种植技术难度小、产量高的阿根廷奶油小南瓜,扶持贫困户种植,让一批有劳力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该村农民陶敬邦,家庭经济条件差,去年通过试种政府免费提供的奶油小南瓜,尝到了“甜头”。今年春季,他将种植面积扩大到40亩,产品通过超市销售供不应求。“现在市场销售很好,批发价每斤在2元左右,亩均效益在五六千元。”陶敬邦说,通过种植这种新品种南瓜,他不仅脱贫了,而且致富了。
看到阿根廷奶油小南瓜收益良好,今年楼西村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辐射,带动了12户贫困农户零散种植。该村计划明年扩大到500亩种植面积,优先发展扶贫对象户。
与寿县交界处的吴山镇薛店村,当地一家瓜蒌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不仅带动村民和贫困户一起种植瓜蒌,还吸纳贫困农户在基地就地就业,实现增收。69岁的郑向兵就是其中之一,他老伴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家里只有几亩田。今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推荐下,郑向兵来到瓜蒌种植基地打散工补贴家用。“干活离家近,还能照顾到家,平均月入1200多元钱,手头宽松多了。”郑向兵称。
“瓜蒌一次栽植,受益快且长期受益,种植当年差不多就能收回成本,第二年开始受益,第三年进入盛产期。而且,现在市场需求量大,销路也有保障。”该合作社负责人邓宗才说,从开始挑选品种,到瓜蒌的种植管理,都有镇里的农技专家提供“保姆式”的技术指导,农户种植技术和管理都不用愁。
薛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关鹏说,随着全村瓜蒌产业规模发展壮大,目前已有10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另外全村还有十多户贫困家庭也开始种植瓜蒌,全村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亩。
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重要举措。今年,长丰县针对实际情况,找穷根,精施策,充分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立足市场需求,突出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动下,全县共有38个贫困村建立了特色种养业生产基地,培育贫困村专业合作社28家。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