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城口县:搬掉脱贫路上的“精神大山”

2016年08月28日 11:52   来源:重庆日报   

  地处秦巴山腹地的城口县,多年来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正逐渐搬掉压在群众身上的“贫困之山”。

  “我们还要再搬掉一座‘大山’——压在群众心头、阻碍着大家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山’。”近日,城口县主要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除了要狠抓物质扶贫,还要加强“精神扶贫”力度,通过提振全县人民精气神、克服“思想贫困”,真正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志气”、“精神”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真能让人饱肚皮、变富裕吗?

  精神脱贫意义重大

  城口地处崇山峻岭中,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信息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戴了近30年,城口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产业培育、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扶贫工作也推进到了最难的关头。

  去年下半年,城口曾召开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参与的座谈会,其中60%的干部都提到:精神脱贫难!难就难在三个方面——

  “思想荒芜”导致“等靠要”思想严重。尽管现在的政策是“脱贫不脱钩”,但仍有个别户存在“争当”贫困户的现象,理由是“穷占便宜富吃亏”。

  “习惯荒芜”导致因病致贫。沿河乡党委书记吴雪飞直率地说,是不是贫困户,只要瞧瞧院子就知道:院子里家什摆放杂乱无章、垃圾遍地的,多半是贫困户——他们往往缺股劲头,不但不容易脱贫,还容易生病致贫。而县扶贫办的一项数据也印证了她的话:在因病致贫的建卡户中,约1/3存在卫生习惯较差的情况。

  “知识荒芜”导致只认“天命”不知努力。不少贫困户将自身的贫困归结于“上天”、“运气”,或求神拜佛,或嗜赌成性,却不愿在现实中付出努力。

  “我们对全县90个贫困村、10994户贫困户的调查发现,66.4%的贫困户存在‘精神贫困’现象,部分贫困户在脱贫与返贫的‘怪圈’中挣扎,其根源在于精神贫困这个‘穷根’没除。”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找准病根看人抓药

  找准了“病根”,就要根据各个户的具体情况,开出“处方”。

  高观镇双竹村贫困户陈春华常年在外打工,却没攒下几个钱。当县纪委和村支部帮扶干部上门问他准备搞点啥产业时,他还有点懵:居然都没点“表示”吗?但在干部们对他家的情况进行了一番分析后,陈春华头脑清晰起来,决定发挥老母亲点豆腐的手艺,做豆腐挣钱。现在,陈春华每天在镇上至少能卖出3箱豆腐,净赚100元。

  看到自己居然也有“能耐”了,陈春华不再消极地打牌混时间,而是积极地发展起“循环经济”,用豆渣喂猪,用猪粪种地。今年上半年,他家纯收入已达到3万元。

  东安镇密水村山高坡陡,贫困程度较深。过去,村民张国兵觉得受穷是老天爷的意志,个人无法改变。

  去年,驻村工作队到老张家为他脱贫“把脉”,一起确定了“特色种植+养殖”的脱贫路子。去年底,老张养的山羊陆续出现了口角生疮的“怪病”,眼见不行了。老张认为是这老天在“惩罚”他,要他别太贪心。这时,工作队请来镇上的兽医帮他诊断。用药一段时间后,羊群逐渐康复,现在存栏量达到40只。

  “去年我收了500多公斤核桃、400多公斤板栗,加上出栏的山羊,毛收入两万多元。”张国兵恳切地说,要脱贫,还得靠勤劳、靠技术。为此,他申请了提前脱贫。

  在张国兵的带动下,密水村已有10户申请提前脱贫。

  致富要靠勤劳加技术,已成为不少贫困户的共识。学技术、勤奋斗已取代打牌喝酒,成为当地的新风尚。近年来,该镇群众发展、引进产业项目40余个,70%的农户都有了致富项目。

  提振精神鼓劲冲刺

  巴山镇联盟村贫困户罗世革是三级残废外加矽肺病,老母双目失明、右腿残疾,两个女儿正在读书,妻子又无一技之长,这个家庭被许多人认为“完全有资格”吃救济,罗世革却偏偏要汗流浃背自己“找饭吃”。拼着一股劲,他与妻子在打零工空闲时,还养殖土鸡、中蜂、生猪,现在不仅供女儿上了大学,还修起了新房。

  “再穷,也不能短了志气。”这位朴实的农民告诉记者,“当‘伸手派’只能管饱一阵子,只有自己奋斗挣来的才叫踏实,一家人也挺得起腰杆。”

  现在在城口,像罗世革这样不等不靠,在政府的适度扶持下,自力更生脱致富的家庭越来越多。

  根据统一部署,城口县要在明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8年“打扫战场”。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