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通讯员 杨永丽 本报记者 张永利
巨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该县以股份制合作经济为突破口,瞄准全面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创建了“孵化式”“合作式”“带动式”三种股份合作制扶贫模式。
巨鹿县委书记孙保祥介绍,这三种股份合作扶贫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所接受。通过保姆式的帮扶服务,带领全县86个贫困村、1.8万贫困户成为流转土地赚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红金、自主创业挣千金的“四金”新型农民,探索出了脱贫摘帽和奔小康两步并成一步走的新路子。
“孵化式”股份合作制扶贫模式
——引领群众走上自主创业的致富之路
为破解缺资金、没技术、少门路难题,2014年以来巨鹿县立足实际,创建了“孵化式”股份制合作扶贫模式,为贫困群众创设了保姆式的脱贫增收模式。以股份制合作为切入点,统筹解决土地、资金、技术等发展难题,不仅让贫困群众有了股金、薪金、租金+自主经营收益的稳定收入,还让贫困群众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种植能手,引领群众走上了自主创业的致富之路。
该县王虎寨镇张庄村鑫行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孵化式”扶贫模式规划建设了占地100亩的草莓大棚,迅速带领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他们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将扶贫资金补贴作为本金入股到鑫行蔬菜专业合作社,明确每年股金为入股金额的10%,每个贫困户每年可获得股金收入。
同时,对纳入统一规划的大棚种植区,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每亩土地年租金为900元,并实行了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建设大棚、统一种植经营的“三统一”模式,破解了一家一户种植果蔬大棚土地难租、成本难降的难题,不仅让贫困群众轻松赚到了租金,还解决了大棚用地问题,实现了贫困群众与合作社的互利共赢。
现在,鑫行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与贫困群众建立合作关系,用47万元扶贫资金撬动了近200万元的投入,快速建起占地100亩的52个草莓大棚,产品供不应求。为满足游客采摘,计划近期再扩建300亩草莓大棚。
“合作式”股份合作制扶贫模式
——实现专业种植大户与贫困群众抱团发展
近年来,巨鹿县通过创建“合作式”扶贫发展模式,有效地把扶贫政策资源优势与种植大户的资金技术优势整合起来,由一个专业种植大户带动多户贫困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专业种植大户与贫困群众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该县观寨乡崔寨村通过实施“合作式”扶贫模式,发展设施蔬菜,带领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搭建创业平台,引导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参与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建设,把有技术、懂经营、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大户组织起来,扶持他们与贫困户进行紧密合作,通过采取大户经营、贫困户入股的方式,统筹解决大户种植收益和贫困户股金安全收益的问题,通过种植大户示范带动身边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采取联建方式,统一进行土地流转,由贫困户自由进行结对,与种植大户签订联建协议建设温室大棚,建成后由大户负责经营。每个温室大棚约占地2.5亩,总投资20万元,贫困户以每户6000元的扶贫到户资金入股,不足建设资金由温室大棚的经营者出资,通过多户联建形成了贫困户抱团取暖的发展态势。
通过贫困户与种植大户的“嫁接”,让贫困户享有的优惠政策变成了“股权”,贫困户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到温室大棚经营,获得10%的股金分红,每年可稳定增收600元,流转的土地可获得800元/亩的租金收入,同时,联建贫困户优先参与暖棚种植管理,还可以赚取务工收入。
“带动式”股份合作制扶贫模式
——实现贫困群众增收和民营企业发展的互利双赢
2015年,该县通过积极引导贫困户与帮扶带动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合作,成功创建了“带动式”扶贫发展模式,贫困户以扶贫政策资金入股挣取红金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务工挣薪金。
该县阎疃镇通过实施“带动式”扶贫发展模式,成功引进大麓古纺手织汉锦文化扶贫项目,带动农村留守妇女加工手织布脱贫致富,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和民营企业发展的互利双赢。
现在,阎疃镇通过实施“带动式”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带动引领作用,仅依托大麓古纺手织汉锦文化扶贫项目就带动1100名农村妇女实现就业,年创造产值2880万元。
孙保祥说:“这三种扶贫模式,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扶贫资金变成有效资产,形成有效积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长期受益。”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