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专稿 > 正文

碧桂园集团探索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相结合长效扶贫之路

2018年06月13日 09:3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碧桂园集团帮扶建设后的广东省清远英德市树山村新貌。张建军摄

碧桂园集团帮扶的广西百色田东县央律村通过发展苗木产业精准扶贫。图为村民正在为苗木浇水。(资料图片)

  从绿色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从整村扶贫到整县帮扶,碧桂园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抓手,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与自身资源优势的扶贫之路越走越宽,走出了一条有碧桂园特色的可复制的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之路

  5月31日上午,碧桂园田东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指挥部揭牌暨技能培训精准扶贫启动仪式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举行,正式拉开了碧桂园集团与田东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结对帮扶的帷幕。碧桂园将因地制宜,在革命老区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扶贫模式,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此前,碧桂园已与包括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等革命老区在内的全国13个县签署了结对帮扶协议:确保在2020年前,助力13个县的3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并通过整县帮扶,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从产业扶贫到整县帮扶

  “8年前树山村还是污水横流,村民大多住在破旧的泥砖房内,村里连自来水都没有,年轻人外出打工根本不想回来。”广东省英德市花塘(树山)村党支部书记罗世煌说:“当时碧桂园扶贫项目选择帮扶我们村时,村民们都不相信能给村里带来多大改变。没想到短短8个月,碧桂园帮村民建造的第一批新房就交付使用了。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指导村民发展苗木产业,使贫困家庭有了‘造血’功能。”

  树山村是碧桂园探索精准扶贫的第一个试点。树山村原是一个水库移民村,下辖13个自然村,有380多户人家,山多地少,是出了名的穷村。2010年6月,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决定捐资2亿元用于树山村扶贫。

  听说有企业要给贫困户盖楼房,不少村民都不相信。2011年初,当第一批村民只花3.5万元就住上了造价10万元、两层半高、面积110平方米的小型联排别墅时,“眼见为实”的村民这才相信。

  “输血”不能代替“造血”。如何让贫困户具备持续增收能力?经过调研后,碧桂园与当地政府一起制定了发展绿色苗木产业的扶贫思路。结合旗下有绿化公司的优势,碧桂园向树山村派驻技术人员,成立苗圃示范基地,免费培训村民。

  然而,种植苗木成本高,起步投入大,村上的贫困农户大多本钱不足。于是,一个“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的帮扶政策出台了——碧桂园为村民垫付50%至90%的种苗款,赚了钱归村民。同时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由碧桂园按市场价或保护价收购,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绿色产业扶贫”让树山村发生了巨变。碧桂园自身的资源优势与贫困人口改变自身命运的动力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使得绿色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市场机制。

  “以前连孩子上学都没钱,家里还欠了4万元债务。没想到这么快还清了债务,而且还有银行存款。”村民熊细妹告诉记者。如今,熊细妹担任了合作社的小组长,成为树山村贫困户中先富起来的一员。截至去年底,熊细妹的苗木销售额已超过100万元,净利润达到60多万元。如今,树山村参与种植的167家农户,累计苗木产值超过260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7万元。

  有了树山村的成功实践,碧桂园开始了小规模复制。2016年,率先将这一“绿色产业扶贫”经验引入对口帮扶的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桥马片区央律村,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模式,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又有一批贫困户因此走上了小康路。

  在英德市树山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成功的基础之上,2017年10月27日,碧桂园把英德市作为精准扶贫全县整体帮扶的探索试点,捐资5亿元对英德全市78个省定贫困村、17611个省定贫困家庭精准帮扶,并定下目标:1年脱贫、3年振兴。

  特色产业扶贫迅速推广

  “造血式”产业扶贫是碧桂园践行精准扶贫的主要方法。从广东英德市树山村初步探索,到广西田阳县央律村深化实践,经过8年的实践,碧桂园整村扶贫、产业扶贫的扶贫模式迅速在更多地方得到复制:在广东韶关营盘村建立番薯合作社;在广东潮州市黄正村打造茶叶产业园和茶叶加工厂……每选定一处扶贫点,都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助推精准脱贫。从2010年至今,碧桂园已陆续在广东、广西、四川、海南等地不断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探索特色产业扶贫路径,截至目前,精准扶贫项目受益人数超过8万人。

  “针对整体结对帮扶8省份13市县精准扶贫,碧桂园将在帮扶县中挑选地理环境合适的地方,以产业扶贫与人才培训为主要措施,突出苗木绿色产业扶贫的特色,由旗下顺茵公司牵头落地,打造集约化、规模化的专业苗圃农场,并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苗木回收的全产业链条帮扶。”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说。

  记者注意到,碧桂园对所帮扶的13个县整体结对帮扶的定位,已超出脱贫目标的基本要求,他们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为贫困户找到“生蛋”之道,使其具有“造血”功能,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帮扶地区乡村振兴,碧桂园已作出战略部署。5月8日,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宣布进军现代科技农业。针对结对帮扶的13个县,碧桂园联动现代农业公司,在现有规划和发展基础上,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帮扶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助力定点帮扶县创建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起,将精准扶贫提升到主业的高度,实行“地产+扶贫”双主业发展。据悉,集团通过内部竞岗和外部招聘的首批近百名扶贫人员,即将陆续奔赴各地全脱产驻村扶贫。

  “碧桂园希望走出一条可造血、可持续、可复制的扶贫与乡村振兴之路,确保在2020年,完成帮扶县的精准扶贫任务并开启乡村振兴之路。”莫斌说。

  广东省扶贫办主任梁健说,碧桂园通过产业、智力等模式的结合,创出具有特色的长效扶贫机制,成为广东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和榜样。

  教育扶智探路长效脱贫

  “之前只有到了每年砍麻竹笋的季节,才有些零工可以做。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月薪过万元。”广东省英德市西牛镇贫困户谢旭杰告诉记者。

  碧桂园结合自身优势,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引入+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致富技能,走上真正脱贫之路。

  2017年11月,碧桂园在谢旭杰所在村开展SSGF铝模拼装技术培训,他和村里的20多人一起参加了第一批培训班。SSGF是碧桂园首创的建筑工业化新型工艺体系,具有精品质、高速度、绿色环保等优势,是目前国内提升建筑品质的先进技术。很快,谢旭杰掌握了相关技能。

  培训结束后,他们前往东莞市广胜达建筑科技产业园,正式“变身”成为建筑产业工人,施工企业开出了每月近万元的工资。碧桂园的技能培训,不仅让谢旭杰摆脱“看天吃饭”、入不敷出的窘境,更让他拥有了一技之长。

  农村需要什么,村民想学什么,碧桂园就培训什么。如今,碧桂园扶贫每到一处,首先开展的一定是教育和培训,从维修电工、农机驾驶,到叉车、SSGF铝膜技术工等。过去6年,已培训21857名农村劳动力,超过9000人实现了就业,平均收入提高了20%,不少村民月收入超过万元。

  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碧桂园注重眼前也着眼未来,坚持从扶智入手,加大对帮扶13个县的教育扶贫投入。此外,碧桂园还计划设立健康扶贫基金,对13个县加强补充医疗保险,为贫困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等,让更多贫困人口看得好病、防得住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数。

  “这是以社会责任为基石,以党建扶贫为引领,以产业和培训为两翼,并辅以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的模式投身脱贫攻坚的生动案例。”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负责人曲天军表示,碧桂园积极参与国家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具有碧桂园特色的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建军)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