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因为有你在,那片土地每天都有新变化”“感谢你无私的付出,让我坚信这世界依然美好”……7月1日,融媒体产品《致奋斗在脱贫战场上的你》在许多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不少在脱贫一线费心出力的平凡英雄都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电子卡片。一张张满载敬意和祝福的电子卡片背后,是一位位扶贫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动人故事。
他们深入基层,真心为民;他们脚底有泥,心中有光。今天,让我们一起,在他们的讲述里感受这份赤诚而火热的初心。
扶贫长征路 今朝再出发
7月1日,党的生日这一天,远在深山驻村扶贫的我,收到不少来自各界领导和亲友的祝福。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些祝福总少不了几个充满温情的字眼: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这些天来,我们以各种方式深切缅怀我的同事和战友——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她于6月16日深夜,在赶回驻村途中遭遇洪水,不幸因公牺牲,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黄文秀走后,我来到百坭村。在她生前的宿舍,床下放着4双鞋子,两双运动鞋,两双雨鞋,办公桌上有一本《西行漫记》。看到一箱没有送出的羽毛球和乒乓球时,我又一次没有控制住自己的眼泪。
我和黄文秀是百色市委宣传部的同事。2014年我被选派到右江区泮水乡那眉村任第一书记,2018年和黄文秀同一批到乐业县同乐镇龙门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充满艰难险阻、酸甜苦辣,但每每看到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摘帽,看到他们过上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我心里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在泮水时,我按“山上有养殖(山羊、土猪、土鸡),山下有种植(甘蔗)”模式发展产业,让村子在广西第一批脱贫出列。到龙门村后,我针对龙门村实际,探索出猕猴桃、核桃、刺梨和养猪“3+1”产业。通过一年的努力,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多元,已实现30户131人脱贫。
龙门村是深度贫困村,之前村里一直没有通路灯,我到后马上着手解决。如今,昔日漆黑的乡村终于亮堂起来。同时,还筹资修缮了龙门村村道,为麻阳朝、应家朝修复道路和建设防护栏,解决了朝家洞、安家洞等19户村民的用电问题。
驻村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用心用情投入,哪怕再小的事,群众都会记在心上。2018年中秋节前,后援单位为每家贫困户送来一盒月饼,我将月饼送到他们手中时,大家十分感动,贫困户李珠智感慨地说:“长那么大第一次有人送月饼。”
虽然我是村里唯一的帮扶干部,但脱贫攻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我紧紧依靠村“两委”干部,发挥他们的优势,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对党员按照“管理类”“务农类”“外出类”“老弱类”进行精准管理,严管党员,目前村干部、党员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当前,龙门村的贫困发生率仍有14.5%,离实现整村脱贫还有一段路要走。每当面对困难时,我总会想起黄文秀的话:“扶贫路就像一场长征路,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坚定地走下去。”
如今黄文秀走了,而作为百色市委宣传部同一批到乐业扶贫的我,不得不克服悲痛,再次出发。我会继续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全力解决群众的大小难题,争取让他们早日过上好生活。
(作者:严彬航,系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同乐镇龙门村第一书记,本报记者周仕兴采访整理)
当好“一号科技特派员”
7月1日,正在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溪后村田间地头忙碌的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区委宣传部部长张嘉明转发的“七一祝福卡”——“致奋斗在脱贫战场上的你”。精美的音画情真意切、催人奋进,也让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作为福建省的第一位“科技特派员”,我与溪后村已经结缘整整20年。溪后村全村共有600多户2000多人,村民收入长期以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1998年11月底,为破解闽北的“三农”问题,当时的南平市领导来到溪后村驻村调研,问计于农。村民们提意见说:“平时干部下乡,就像蜻蜓点水,沉不下来,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番话引起了南平市领导的深层次思考,也因此在闽北大地引发了一场“体制性革命”。南平市决定选派农业科技人员直接下乡为农民服务,这也成为我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端。
那时我是南平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1998年12月,我刚从德国进修回国,觉得要尽快把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于是主动要求驻点溪后村,帮助农民解决科技问题,我也因此荣幸地成为我国首位农村科技特派员,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一号特派员”。那时候闽北刚刚遭遇了洪灾,农业生产还没恢复元气,溪后村的村民虽然有心想要增产增收,但受制于农业专业知识的匮乏,种植出来的果蔬品质低下,价低卖难。我驻到溪后村后,一肩挑起全村的果树、蔬菜、土肥、林业等各项专业技术指导工作。白天奔赴田间山头,手把手地为村民指导示范该如何进行选土、施肥、修剪、嫁接、防害、打虫;到了晚上,就在村部大会议室里,为求知若渴的村民讲授农业科学的专业技能。经过技术指导和培训,第二年,村民们种植的雪柑就卖到了每亩7000多元,收入翻了好几番,果农们个个喜笑颜开。
此后20年,我一直在八闽农村开展科技服务,深切地感受到基层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渴求。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就应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践行科技惠农的初心和使命。我欣慰地看到,如今,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八闽大地、在祖国广大农村开花结果。仅仅在南平市延平区一地,目前就有340多位科技特派员奋战在农村第一线。今年,我有幸重返溪后村,再次成为村里的科技特派员。如今的溪后村已成为绿色休闲观光农业的典范。我相信,随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溪后村一定会变得更富裕、更美丽。
(作者:吴敬才,系福建农科院教授级高级农艺师、驻南平市延平区溪后村“科技特派员”,本报记者高建进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