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本报记者李杰
“核桃树已到丰产期,我们必须趁早行动,注册核桃商标,引进加工生产线。”日前,河北省磁县岳城镇柿园村的1000多亩核桃园,一片葱郁,硕果累累。核桃园主人苏丙忠喜上眉梢,正在与周边种核桃的农户商量建设核桃深加工厂的事。
近日,沿着岳城水库大坝一路走来,一棵棵长势旺盛的核桃树绕着梯田一圈圈地向远处延伸,形成了层层叠叠的梯田画卷。
“快十年了,终于看到了收获!”这是苏丙忠说的第一句,也道出了他心里最真实的感受。原来,这里曾是瘠薄的丘陵岗坡次地,在当地老百姓眼里,这荒岗坡就是一片不毛之地,土贫石多、光秃山坡,种不了树,打不下粮。
“这些年我做生意积累了一些资金,但看到千百年来连草都不长的岗坡,我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让它绿起来。”当初,苏丙忠是村里小有名气的洗煤厂老板,凭借自己头脑灵活、勤劳肯干,他一路滚爬摸打、积累资产,成为村里的富裕户。
2008年,苏丙忠经营的洗煤厂纳税达到900多万元,获得全县纳税企业银奖。领奖后,苏丙忠冷静下来,觉得自己应该给家乡做点啥。有了这个想法,就有了治理荒岗种核桃树的念头,却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妻子说:“千百年来不长树,他非要种核桃,在许多人眼里都是个笑话。”
“当时这里是卵石深达几米的荒坡,需要翻捡五六遍才能达到种植要求。”然而,面对困难苏丙忠没放弃自己的追求,他坚信只要自己多翻几遍,就一定能让荒岗薄地“绿”起来。2008年,苏丙忠反复找村干部和村民沟通,租用和流转了这片荒岗,把地从乡亲们的手里集中了起来。
“老苏,你这是干啥?这石头地上怎么种啊?这不是白费功夫嘛!”听说苏丙忠要“包山”,乡亲们也劝他放弃,可他笑呵呵地回应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有机器设备还怕啥?”
起初,村里人都不相信这岗坡地上能种树,不能理解老苏的做法,就连自己家的长辈也一直埋怨他“把钱都给扔了”。无论别人怎么说,有一股子犟劲、钻劲的苏丙忠,就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承包了300亩荒地,进行选苗、开沟、回土、上肥、种核桃,年复一年坚持着。
由于荒坡地上石头多、土地少,苏丙忠光改善环境和平整土地就花了100多万元。2017年,该县水利部门帮助苏丙忠安装滴灌,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以前1000多亩地全部浇完得用40多天,现在不到10天就可以浇完。”几年过去了,苏丙忠看着核桃树一天天长大,心里感到一些欣慰。他先后又开垦了700余亩的岗坡地,全部种上了核桃树。
“那年,镇里机关干部还来我这儿义务劳动,这让我对这份事业充满了信心。”拿着10年前开荒时所拍的照片,苏丙忠介绍说,“别看农业的投资大、见效慢,一旦上了‘轨道’,回报周期就短了许多,等到丰产期利润也很高哩!”
苏丙忠说,核桃种植必须形成产业化,才能走得更远,单打独斗不是长久之计。他通过“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免费提供土地、树苗、技术,让农户参与管理与分红,实现共同发展。2013年,他开始推荐乡亲们种植核桃,并且免费向他们提供300亩土地和技术。
为了能够带动大伙儿一块种植,苏丙忠想到了本村农民苏太生。今年62岁的苏太生,当时家里经济比较拮据。在苏丙忠的再三劝说下,苏太生接下了30多亩地开始种植核桃,还陆续发展了5户村民参与进来。
“去年收了400多斤,卖了2000多块钱,真没想到靠这荒坡地还能赚钱。”如今,说起核桃种植,苏太生满脸喜悦。他说:“这可是丙忠送我的‘摇钱树’,我能顺利脱贫也是沾了核桃的光。”很快,周边的乡亲们都跟着种起了核桃树。
柿园村党支部书记杨培说:“岗坡上种上了核桃树,真是绿了荒岗,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去年,核桃林里有四五百亩地挂果,产量达30万斤,按照每斤批发价2.2元计算,去年就卖了近百万元。”苏丙忠说,10年来,他投资2000多万元,在1000余亩的岗坡地上种植了4万余棵核桃树,硬化道路5000余米,铺设水网管道2.5万米。近期,苏丙忠正忙着购置核桃深加工设备,后期准备修建有机农产品展示厅、核桃脱皮加工厂等,通过延伸产业链挖掘附加值。
苏丙忠的“核桃梦”做了10年,人们都称他“核桃王”。谈起未来规划,苏丙忠兴奋地说他有新的梦想:“正准备再开出三四千亩地,沿着梯田从柿园村到潘旺村,让村民们沿着路边分片区种上苹果、桃树、梨树、杏树等果树,依托有山有水的秀美风景,把种植基地打造成一个集林果种植、生态蔬菜、婚庆度假、观光娱乐、休闲养老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