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教育扶贫,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2018年07月31日 14:38   来源:青海日报   丁玉梅

  本报记者 丁玉梅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被赋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时代使命。进入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如何更好发挥教育的作用?

  让我们走进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近距离地去感受一下。

  “我们县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幼儿园)16所,其中幼儿园11所,小学3所,初中2所。建档立卡在校生517人。”海晏县教育局局长李秉新陪同我们走进了海晏县民族寄宿制小学。

  三栋漂亮的教学楼相对而立,操场上跑道、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课间操的铃声响起,穿着校服的孩子们,有序地走出教学楼准备做操。教学楼内教室、阅览室窗明几净,设施完备。正在做卫生值日的学生,见到老师都会敬礼问好。

  “现在学校的基础设施,都是一样好,学校里的老师都年轻、敬业、富有爱心且教学水平比较高,教育资源不弱于城市。”李秉新说,学校还注重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用国学和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让他们心怀远大志向,憧憬大山之外更宽广的世界。

  在海晏县各个学校,都会开展以“一帮一”、“一帮多”的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生进行“两帮两培”的帮扶工作,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两帮”既学校的老师在生活、学习用品上,帮扶困难家庭的孩子;“两培”是通过老师辅导,把“后进生培养为优秀生”,“把问题学生培养成先进生。”

  “有时候我进到四年级二班,王发云总是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张俊秀老师笑着说。王发云是海晏县民族寄宿制小学101个建档立卡贫困生中的一位,张老师因为经常关心和帮助他,使得王发云从一个内向的孩子,逐渐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爱学习的孩子,尤其是在学习上进步非常明显。

  来自金滩乡光明村的王发云,因为父亲在外打工,他平常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的母亲不在身边,孩子缺乏母爱后,使得孩子不自信,学习上也不上心。”张老师说,王发云她是从一年级一直带到现在,孩子生活上缺什么,张老师会主动帮助,学习跟不上,她也会及时辅导功课,上次她去外地旅游,还给王发云带了很多的书回来,孩子见到书非常的高兴。

  李秉新告诉记者,现在农牧区单亲、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老师们在“双帮双培”的过程中,会不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除了在校的贫困学生,在校外还有21名学生也同样需要老师们的帮助。这21名学生就是来自海晏县各乡镇4-15周岁残疾儿童及少年。

  “这21名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利用海晏县民族寄宿制小学的康复资源教室的资源,联合县卫生局、县残联和乡镇府,开展‘医教结合’、‘送教上学’的活动。”李秉新说,为了帮助这些孩子,老师牟生梅和另外两名同事,每个月都会到这21名孩子的家里,开展基础教学工作,同时给孩子们送一些生活用品。

  “我是从去年12月份,开始给孩子们‘送教上门’,第一次上门的时候,看到这些孩子非常心疼,我当时就在想得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之后我开始教孩子认识基本数字和汉字,教会孩子外出怎么认识路标,教孩子怎么点餐等生活方面的知识。”说起自己“送教上门”的工作,牟生梅感触颇多,热情的牟老师随即又带着记者去看“送教上门”的资源包。

  在康复资源教室,康复医疗方面的器械、智力拼图、视觉听力资源包等一应俱全。不久前,牟老师还给21名特殊孩子,送去了洗漱包和一些学习用品……

  教育扶贫,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