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花坪村:争出幸福感 让出新气象

2018年07月30日 15:21   来源: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 程伟 通讯员 刘冲

  今年“七一”前夕,镇坪县曾家镇花坪村举行庆祝建党97周年大会,并对村里的“五净”家庭、致富带头人、孝亲敬老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进行表彰。看着大家乐滋滋地抱着奖牌回家,村民周学民却感到很沮丧,他认为他的家庭卫生搞得很好,评上“五净”家庭应该没问题,所以一大早,他就赶到村委会活动室质询村第一书记方昌斌。

  “你进步很大,但和大家比起来还有差距,希望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评上‘五净’家庭。”方昌斌解释道。

  听完方昌斌的解释,周学民释然了,但他同时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让你们看看!”

  荣誉要“争一争”,利益却要“让一让”。

  前不久,花坪村进行低保对象评选。村民易国成的妻子属于重度残疾,符合纳入农村低保的条件,但易国成在评选大会上说:“我们已经致富了,不用再享受农村低保了,评选指标有限,请村委会优先考虑照顾其他人。”

  今年7月9日,花坪村召开村民大会,要对一户新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进行民主评议。方昌斌一度很紧张,按照以往的“惯例”,群众肯定要在会上争个面红耳赤。但出乎意料的是,群众很快举手表决通过,没有一个人争。

  一争一让之间,凸显出花坪村村民道德水平和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

  地处秦巴腹地的花坪村,是镇坪县脱贫任务最重的村之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众多。更令人头疼的是,由于长期的封闭保守,群众滋生了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心理,酗酒赌博、扯皮骂街、不讲孝道、自私自利等不良社会风气在村里一度蔓延。

  2014年,安康市审计局负责包扶花坪村。经过两年多艰苦努力,花坪村组建了产业发展合作社,村民住进了移民搬迁安置点、喝上了自来水,通村道路实现了硬化,花坪村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16年以来,安康市在全市开展的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如同打开封闭的门窗,让清新的空气迅速吹拂到花坪村的山山峁峁。

  “传家风、颂美德”“心怀感恩、勇于拼搏”,紧扣乡风文明建设实际,安康市审计局每季度都要到村里举办一期道德讲堂,正面典型披红戴花,负面典型“黑榜”警示。花坪村还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制定出村规民约。同时,花坪村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先后在当地建起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村里的文化骨干还及时将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编成戏,茶余饭后在村文化活动广场演出,弘扬学习最美、争当最美成为花坪村的新风尚。

  今年以来,花坪村开始重点整治“无事酒”、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低俗娱乐、好逸恶劳、不讲卫生等陋习,大力培育诚实守信、孝亲敬老、勤俭自强、互帮互助、和睦邻里的新民风,群众精神面貌大幅提升。

  村民张小海的儿子长期患病住院,妻子与他离婚后,张小海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安康市审计局驻花坪村干部的帮扶下,张小海建起60平方米的标准化猪圈,去年养猪9头,今年养猪15头,纯收入有望达到2万元。

  发生变化的并非张小海一家,村民王燕家的麻将馆不久前正式关闭。用王燕的话说,因为生意需要,她要把麻将馆腾出来做库房。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花坪村有30户群众搬迁到了移民安置点,没有一家送礼,群众人均减负3000元。

  在花坪村,村民们的精神头足了,大家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也高了。方昌斌表示,他再也不用为组织大家开会而烦恼,如今只要村里开会,会场内就座无虚席。每天夜幕降临时,村民们都会在广场上纳凉、健身,村妇委会自编自演的《歌颂党的好政策》《扶贫干部到我家》等节目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