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7月10日电(记者崔宇、李黔渝、张伊伊)山洪、滑坡、寨火……山高谷深、人口密集的贵州自然灾害多发,加剧了贫困山区的脱贫压力。记者近期走进贵州几个曾经发生灾害的贫困村,看到这里的干部、群众以灾后重建为契机,重建家园、脱贫攻坚,迎来美好新生活。
初夏时节,来到毕节市大方县理化乡偏坡村村民杨倩的家,一家人正吃着丰盛的团圆饭,笑声此起彼伏,如今杨倩已经怀孕五个多月,“育儿经”成了饭桌上的主要话题。
两年前,偏坡村金星组因持续暴雨发生山体滑坡,不少村民的房屋被毁,其中就包括杨倩家的老房子。她回忆:“当时正好不在家,赶回来时房子已经被压塌了。没办法只能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后来听说家里分了新房,就毫不犹豫地回来了。”
如今走进偏坡村,灾难的痕迹早已不在,一栋栋灰顶白墙的二层小楼沿着路边排成两排,墙面上显现出凹凸有致的纹理,道路两旁的路灯下挂着一串串喜庆的红灯笼。
沿着宽阔的大道一路向前走,90多岁的项绍荣正在自家门前歇息,他家的新房是在受灾原址附近重建起来的。“前年家里的草房子被石头压塌了,现在搬到这里生活可好多了。”他笑着说。
距理化乡20多公里的大方县城奢香古镇社区,住着来自大方县各乡镇的易地扶贫搬迁户,陈丹一家人滑坡之后搬到了这里,现在她在县城一家物业公司工作。“家里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在县城里生活、购物比过去方便许多,这么好的条件,以前想都不敢想。”陈丹说。
独具特色的民居,整洁的院落和村道,还有小桥流水、绿树红花、田园风光……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在遭遇两次罕见洪涝灾害后,正以崭新面貌迎接未来。
2014年6月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打破了清晨的寂静。村民邱明祥回忆:“当时发洪水时,一家人还在睡梦中。”洪水破门而入的巨响让邱明祥和老伴一下子惊醒,“洪水从门缝冲进家里,没过多久就把大门冲翻了,房子的一楼被洗刷得一干二净。”
灾难让塘约村的村民们痛定思痛,2015年开始进行河道治理,修建了排水沟,把塘约河的河道由10米拓宽到35米,“河道修宽了,彻底解决了水患,再大的雨也不怕。”邱明祥露出喜悦的笑容。
距塘约村200多公里的黔西南州望谟县,2011年6月曾遭遇特大洪灾。洪灾中受灾最严重的新屯街道新屯村,村民罗路阳当年被泥石流冲了几百米远,“我拼命地游,总算扒到岸边,上来的时候身上一件衣服都没有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罗路阳仍心有余悸。
几年来,望谟县对1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集中治理,对河道清淤保障安全。“以前雨季的时候哪敢安心睡觉,时刻都要警惕着。”罗路阳说,灾后搬进了政府帮助修建的新房,“现在下雨天也能踏踏实实睡觉,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他说。
“新房空间变大了,更减小了火灾隐患。”报京侗寨村民刘金保说,“以前靠种田、吃低保,现在开农家乐,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也算是‘因祸得福’。”
报京侗寨位于黔东南州北部,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14年1月,报京侗寨发生火灾,致使全寨10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烧毁。如今的报京侗寨早已换上了“新装”,村民们陆续开始经营起农家乐和餐饮生意。
村民周岩莲家搬进新房后,和丈夫搞起了餐饮生意,她们家也成为灾后第一批脱贫的农户。“现在收入比较稳定,还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技能培训班,学到了新本领,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周岩莲说。
走进黔东南州黎平县九潮镇民罗村旁的灵芝种植园,园内一派忙碌景象,正忙着管护灵芝的村民石开和说,两年前,一场罕见洪涝灾害曾让这里满目疮痍。
“洪灾前就在这块地旁种灵芝,结果被冲毁了,现在又重操旧业。”石开和说,灾后恢复农田资源,使荒田成为农户增收的“宝地”。
覃远芳是灵芝种植园的工人,洪灾曾让她家因灾致贫。“去年搬进了新房,现在家里种了20亩水芋,老公也当上了护林员。”她说,接下来准备扩大水芋种植规模,争取今年脱贫,摘掉“贫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