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国凤
行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六盘山麓下的一些乡村,游客们会看到由春油菜、冬油菜、万寿菊、油葵、芍药等各种作物交相辉映的多彩花色组成的五彩景观梯田。这是彭阳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助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充分利用窑洞、库坝、庄院等文化民俗资源,用旅游的理念提升农业,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乡土民间民族文化,建设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和效益型的“六型”美丽乡村的真实写照。
新业态,穷山村变成美丽乡村
龙王坝村,坐落于六盘山脚下,村里小梯田众多、空气质量好且负离子含量高、饮用水源洁净,是远离城市喧闹的原生态村庄和长寿村寨。龙王坝村以“生态休闲立村、休闲旅游活村”为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目前已形成千亩桃花园、滑雪场、山区窑洞、民宿一条街、农家餐饮中心、龙王寺庙群、草莓采摘园等多种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龙王坝村村长焦建鹏高兴地告诉记者,龙王坝村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采取村民土地资源入股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建成了窑洞宾馆、滑雪场等深受游客喜爱的设施。值得一提的是,龙王坝村全天候免费开放,游客可以一年四季随时进出、自由停留,不收门票和停车费,龙王庙、评书、社火、乡村科技馆、节庆民俗表演等景点随意参观游览。一到节假日,全区各地市乃至周边省份的游客蜂拥而至,每天接待游客达万人,最多一天超过两万人。通过这种形式,村民们把马铃薯、芹菜汁、红军粉等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延伸了产业链,培育了新的增收点。
龙王坝村,只是六盘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乡村旅游,已经发展成为六盘山区农村经济的重点产业之一,逐步形成了景区带村、支部协会+农户、公司(合作社)带户、能人带户等多种模式。2018年初,已建成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13个,休闲农庄30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05户、智慧民宿100户,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5万人,辐射带动4万多农民致富。
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徐晓平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旅游业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3年来,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和旅游扶贫富民项目,每年按照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5%安排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使得旅游扶贫更精准、更有效。
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亮点
尤为可喜的是,一些经营者围绕游客消费热点,大胆探索经营方式,新的业态、新的营销模式成为乡村旅游经济的一个个亮点。
去村里网络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光荣介绍,作为旅游电商和媒体人的“去村里网”,按照“乡村旅游让旅行更美好”的发展思路,着眼于为全国乡村旅游提供基础大数据建设和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目前,“去村里网”已经在全国整理采集了18个省区、71个市县的乡村旅游数据,访问量和知名度稳步上升,成为宣传营销乡村旅游的新平台、新力量。2017年以来,“去村里网”先后组织了“去村里赶年节”“银川休闲农业嘉年华”“乡愁宁夏图片征集”等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吴忠市利通区积极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与民俗,鼓励发展主题酒店、乡村客栈、精品民宿等多元旅游住宿业态,打造适合不同消费者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乡村主题生态农庄。每年实时举办桃花节、牡丹节、采摘节、光耀美食嘉年华等节庆活动,特色旅游产品、传统文化技艺、民族美食品牌活力显现,乡村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全面提高,乡村休闲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其中,山水沟特色产业示范村,被列为自治区十大特色产业示范村之一,上桥镇牛家坊村、郭家桥乡山水沟村、东塔寺乡石佛寺村获得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
新品牌,走好乡村旅游之路
据徐晓平介绍,全区乡村旅游正处于消费增长期、发展提速期、转型换档期。针对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比较单一,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挖掘不充分,缺乏“拳头产品”和核心吸引物,满足游客参与乡村民俗、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服务设施开发利用不够的情况,自治区旅游和农业部门最近提出,要以“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战略为引领,走好乡村旅游优质发展之路,争取到2020年,在全区建成100个以上乡村旅游特色村,500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经营收入突破6亿元,使全域旅游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各级旅游、农业部门要积极引导,努力打造出“特”的产品。通过“景区+特色乡村”“生态+文化”等模式,大力开发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围绕山水风光、田园生态、现代农业以及“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品牌,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同时,加大乡村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力度,提升传统农业、手工业、餐饮服务业附加值,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
打造“优”的品牌。自治区还要举办灵武长枣节、六盘山山花旅游节、中宁枸杞节、青铜峡“稻花香里”文化节等节庆活动,通过突出特色、提升档次、扩大影响。在指导好乡村旅游产品策划和包装的基础上,统一整合乡村旅游产品,借助农村电子商务与O2O平台,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与市场的对接。要积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自愿等多种手段,努力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