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伟林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后头乡十五井村贫困户王桂红与贫困搏斗了多年,如今,她不但战胜了贫困,还开始了下一步的致富规划。帮助王桂红点燃致富希望的就是她家庭院中的5000袋黑木耳。
王桂红今年45岁,爱人因病卧床多年,还有一个上学的孩子,自己身体也不好,常年离不开家门,每年承包田的四千元收入曾经是全家唯一的稳定收入。这两年,在精准扶贫项目的带动下,她在村里干计时工一年有了一万元的收入,为村办企业手工编织亚麻座垫还能挣三千多元,终于迈出了贫困之门。今年,县政府出台的扶持和发展重点扶贫产业政策促使她利用自己家的庭院参与到黑木耳产业。
王桂红指着屋后的5000袋黑木耳对记者算了笔细账:黑木耳每袋投入1.75元,政府奖励1.5元,自己实际投入0.25元,每袋产黑木耳干品1.1两左右,能卖2.8元,自己家有水井,乡里的技术员随时上门指导,一年纯收入肯定过万。
绥棱县是一个半山区农业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252户8027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户增收项目全覆盖成为一项硬任务。组建了产业扶贫办公室,立足长远发展,培育主导产业,把市场有前景、发展有基础、风险相对可控的光伏、冷鲜食品、食用菌、大鹅养殖确定为全县范围内实施的扶贫产业,制定了《绥棱县扶持和发展若干重点扶贫产业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各项措施和补贴奖励方案。
王桂红自己有劳动能力,及时搭上了产业扶贫快车,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绥棱县还有另外的产业覆盖办法。靠山乡扶贫产业园的香菇种植区,贫困户每户投入800元,政府奖励1500元,贫困户自己投入部分和政府奖励中的1000元算作贫困户的股份,占股36%,政府补贴中的500元纳入生产成本,折算到棒,贫困户保本分红,并优先在产业园务工。阁山镇种植黑木耳60万棒,全镇292户贫困户有211户参与到黑木耳产业,持有的股份达到25.8%。
双岔河镇永生村百农合作社的24200平方米连体大棚百果园是大投资的“高大上”项目,以贫困户的实力绝对无法参与。村党支部书记吴秀峰告诉记者,他们调整思路,让每个贫困户出资300元认购20棵棚栽苹果、桃、鸡心果等高附加值果树股份,保本经营,重在参与。去年,全村2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500元。
双岔河镇双兴、永生、富民、民主四个村都成立了村干部出资控股、村集体参与、贫困户入股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发展果蔬、玉米加工、大鹅养殖等项目增收分红。双兴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吸收每户贫困户入股500元,新上了大鹅养殖、笨榨豆油、小苗圃等项目,除务工收入外,去年每户贫困户分红400~500元。
绥棱县贫困户在产业小项目经营时并不是只干一项,而是多项参与,全方位致富。在阁山镇共合村贫困户高碧玉家记者看到,前院栽种300株樱桃树苗,后院种了2800株黏玉米。高碧玉告诉记者,樱桃树苗是为企业代育的,每株一年给5元,2800株黏玉米是企业的订单,种子免费提供,每棒0.55元回收,高于市场价0.1元。前后院的两个小项目一年纯收入2600元。
培育主导产业是绥棱县推动小项目扶贫的重要抓手,他们利用6000亩国有耕地创办了扶贫农场,其中2000亩水田休耕补贴和再利用蔬菜种植收入,以及4000亩旱田大豆种植收入,为全县844户无劳动能力和410户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分红。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入股建设的速冻玉米粒和脱水蔬菜加工项目,与扶贫农场形成了“龙头+基地+贫困户”的扶贫产业链,实现二次创收。
各乡镇根据区域生产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水田区乡镇发展绿色水稻生产加工,旱田区乡镇种植大豆、杂粮、蔬菜等经济作物,村一级通过建立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大蒜、韭菜、油豆角特色种植和大鹅、生猪养殖专业屯,通过县乡村三级产业交叉覆盖,实现贫困户增收项目盖满盖实盖严。
全县还突出重点人群,创设增收渠道。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采取纳入低保或由合作社、大户带养带种利益联结等办法,保其增收。对有劳动能力的,采取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设置财政生产奖励资金等办法,激发内生动力,引导贫困户自我增收脱贫。目前,全县发放产业扶贫项目贷款91笔4974万元,小额信贷1066户3842万元。今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用于奖励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等增收产业。对没有建档立卡但增收乏力农户也纳入了政策范围,享受同样的奖励政策。
目前,全县3252户贫困户中有987户种植粘玉米,户均可增收2000元;有1176户发展黑木耳、香菇种植,户均可增收2000元;有911户发展大鹅等养殖项目,户均可增收1500元。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