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扶贫措施到户 激发内生动力

2018年06月04日 11:04   来源:甘肃日报   

  本报记者陈泳 通讯员姚继东

  “种什么划算,养什么赚钱,在以前都是两眼一抹黑。现在可不一样了,干部说的、表格上面写的都很清楚,该干什么、落实哪些政策一目了然。”日前,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家坪村村民牛汉强告诉记者,“自从帮扶干部来到我家后,政策清楚了,计划落实了,我心里就有底了。”

  牛汉强患有糖尿病,妻子身有残疾,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即使起早贪黑地种地、养驴,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的。在落实“一户一策”的过程中,帮扶干部刘登峰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老牛的日子过得红火起来。刘登峰与牛汉强多次商讨,最后决定养殖黑毛驴,让产业把这个家撑起来。

  为了让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彻底摆脱贫困,会宁县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谋划扶贫产业。大力发展“1+N”产业扶贫模式,找准脱贫支点,紧盯肉牛、肉羊和蔬菜产业,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基础,确保贫困户养殖基础母牛5头,基础母羊20只,种植塑料蔬菜大棚4座,实现产业达标全覆盖。凡有一样产业达标的,向贫困户补助2500元。

  同时,会宁县成立了涉及肉牛产业、肉羊产业、蔬菜产业、林果产业的4家国有农业投资公司,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模式,组织有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申报贷款,按照产业规范标准逐村建立村级专业合作社,积极组织贫困户进入村级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服务农户的作用,强力推进产业达标全覆盖。

  新添堡乡三合村杨湾社马万海说,以前他家就务点薄地养1头牛,凑合着过日子。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被扶贫政策唤醒了,看到大家都在争着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他也坐不住了,利用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买来5头基础母牛搞起了养殖。现在,他每年向外卖出3头牛崽,能净赚1.2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了。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