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扶志扶智,是党中央对脱贫攻坚提出的新要求新措施,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径新方法。能否在脱贫攻坚中抓好扶志扶智,关系到我省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的大事。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可以解决好精神脱贫和物质脱贫的矛盾,以精神脱贫带动物质脱贫。扶志扶智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贫困群众精神世界的丰富、充实和改变,而且能够有力构建上下联动、多管齐下、综合发力的脱贫攻坚工作新格局,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步伐加快,从根子上彻底斩断穷根。
最近,我们对甘肃部分乡村贫困地区的扶志扶智工作作了初步考察和调研。总体看来,绝大多数村干部和村民都不同程度认识到扶贫先扶志、扶志扶智相结合、治贫先治愚的重要性,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扶智与扶志之间偏重扶智。精神扶贫攻坚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扶智方面,对扶智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较多,效果比较明显;相较而言,对扶志则采取的措施和办法较少,效果没有扶智那么明显。二是贫困人口主动参与和融入扶志扶智工作不够。一方面,部分贫困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的被动式扶贫模式对其思想观念影响较大,各级政府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思路还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扶贫工作如何适合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怎样兼顾物质、精神和心理多方面的需求缺乏完整的布局和规划。
从调研情况看,发挥扶志扶智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围绕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贫困地区精神扶贫攻坚治理体系开展,以进一步加大精神扶贫攻坚力度强度。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结合是精神扶贫攻坚治理体系构建的新思路新创举,我省各地要积极探索适合地区特点、富有本地特色的新模式,重点做好下列五项工作:
一是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村官作用,做足贫困群众情绪疏导工作,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后进赶先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由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社会人士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劳动来增加收入,激发内生动力,实现“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
二是采用生产奖补、劳务奖补、以工代赈等机制,改善路、水、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促使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有憧憬,提振攻坚克难的信心。对各村整体进行“量体裁衣”,委托资质单位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实现一户一品、一村一景,凸显特色、各显其美。全力打造“望得见绿山、看得见清水、住得上新居”的生态富裕美丽家园。通过新农村建设,让贫困群众看到环境的改变,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奋斗的信心。
三是做好移风易俗工作,推广临夏市“以德扶贫”经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群众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强化家庭成员赡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提倡勤俭节约的婚丧风俗,防止因婚、因丧致贫、返贫。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树立新的时代风尚,改变旧的乡风民俗。乡村贫困群众所缺的精神文化不能像城市那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递,许多贫困人口住在偏远的山区牧区农区,没有条件运用互联网接受先进文化。因此,各级组织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及时送到群众中去,丰富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大戏年年看、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书屋常年开、上网看天下”的目标。
四是全面推广参与式扶贫模式。在抓好政策、项目、资金落实的同时,以甘肃省扶贫办在东乡县汪集乡沙黑池村开展参与式扶贫试点为契机,全面推广参与式扶贫模式。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全体村民大会等方式,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推行村务公开,引导群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让群众主动提困难、提问题、表诉求,让群众全程参与项目的筛选、设计、规划、实施、监管和验收过程,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发挥群众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作用。要持续深化参与式扶贫成果,充分发挥村级项目实施、产业开发、技术培训和矛盾纠纷调处等小组作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项目管理,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
五是充分发挥好帮扶作用。充分发挥联系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努力在联系村争取扶志、扶智帮扶项目。加强与省、市、县对口部门的衔接,争取扶志、扶智项目资金支撑,在帮助贫困村扶志、扶智上动脑筋、想办法、破难题,努力形成乡镇、帮扶单位、业务部门、驻村帮扶工作队齐抓扶志、扶智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作者:郭清祥,省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马进,省政府参事,甘肃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