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果洛生态畜牧业“三生”共赢

2018年05月30日 09:58   来源:青海日报   

  神奇壮美、风光无限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奇高、气候寒冷,加上封闭的地理环境,这片人间仙境长期以来处于经济发展的末端。

  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战略需求。果洛,一直都在苦苦寻找一条如何破解人、草、畜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借全力打造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东风,2008年果洛州生态畜牧业开始试点示范,到全州175个纯牧业村全部成立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到全州18个生态农牧业合作组织被认定为实施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单元合作社,再到达日县窝赛乡直却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甘德县岗龙乡岗龙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草地牛羊百分之百入社……

  今天,束缚住果洛州畜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绳索已经解开,摆在果洛人面前的扎实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之路越来越宽,实现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赢。

  党建引领发展

  5月17日,雨后的玛沁草原空气清凉。玛沁县下大武乡年扎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白藏羊产业化养殖基地,一群群从牧场归来的羊儿正进入围栏内。

  我们看到,除了小羊羔外,成年的羊都戴着耳标。

  “这是为了建立追溯体系。我们为每只羊建档立卡,每只羊都有自己的档案资料。我们这个白藏羊专业合作社,主要进行白藏羊的品种改良、繁育等,打造白藏羊品牌。我们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半舍饲高效养殖,效果很明显,出栏率比传统放牧方式要高得多。现在的出栏率为53%,而传统的大概只有38%。”下大武乡乡长多杰才让介绍。

  2015年分红39.7万多元,2016年分红63.7万元,2017年分红103万元。档案室的展板上,2015年至2017年的分红一目了然,分红逐年递增的效果清晰可见。

  “这个白藏羊养殖基地是由政府扶持引导,采取股份制企业形式进行运作和经营的经济实体。主要是以合作社为平台,牧民群众以草场和牲畜方式入股,合作社负责生产经营、效益核算、销售产品。基地共有4200余只羊,考虑到草畜平衡和承载力,合作社将放牧区分散成了17个点。”乡党委书记三知布告诉我们。

  年扎村是贫困村,2013年合作社刚谋划组建的时候,村里的很多牧民都不愿意加入。

  说起当初组建合作社的艰难,合作社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长寿很是感慨。

  “那时我已近60岁了,作为这个村的支部书记,从内心里特别想搞生态畜牧业,就是想让牧民们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但传统上我们牧民讲究不杀生,牛羊极少出栏。于是我自己率先入社,并发动身边的党员入社,让党员再带动自己的亲戚朋友加入合作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村里所有的两委班子成员,都参与到合作社的领导小组里来,大大小小的会开了不少于40次。针对合作社刚开始经营运行出现的问题,也及时开会商议,不断转换模式,这样合作社运行的越来越好。”

  由乡党委带领村党支部,村党支部牵头引领合作社发展,以党员带动群众致富,以合作社发展促进牧民增收,形成了乡党委+村党支部+合作社的引领模式。党员率先整合牲畜、率先加入合作社、签订入社协议,给牧民群众吃“定心丸”。

  今年30岁的贫困户热保,是合作社的放牧员。每天早上,热保7点起床,给羊喂完饲料后,将羊赶到牧场饮水、吃草,下午三点到五点再赶回点上补饲。

  热保家里三口人,没入社前家里没有牲畜,只有100公顷草山。“当时号召入社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但看到村里的党员和干部们都入社了,我就想入社肯定是没有错的。”热保腼腆地说。

  热保现在放牧着250只母羊和250只羔羊,妻子也在合作社养羊。放牧工资收入一年39000元,加上奖励和分红,还有草山入股,一年有5万多元的收入。而在没加入合作社以前,他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七八千元,主要靠打工。

  “我希望今后能继续在合作社里工作,收入不断增加,以后让我的小孩去外面上学。”热保说。

  “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没有入社的牧民们看到放牧员有奖励有工资,有了明显的收益,他们的观念也就发生了变化,第二年大家的积极性就特别高了,许多人就主动参与到合作社中来了。”长寿笑着说。

  2017年,合作社开始股份制改造,牛羊、人员、草场,全部折合成股入社,到去年底,村里160户牧户全部加入合作社。

  果洛州委副书记、州长白加扎西介绍,为了扩大规模,果洛选择了全州基础条件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辐射带头作用强的村作为重点村进行扶持。截至目前,整合省、州支农、上海援建、藏区专项、扶贫和科技等各类直接投入到合作社股份制改造中的资金达3.37亿元,按2017年全州牧业人口算,人均投资达2214元,户均投资达8194元;截至2017年底,全州有45个合作社实现了分红,盈余分红达1803.4万元,涉及6783户25497人。

  一二三产融合,产业振兴

  “这是岗龙村的整个草场,总共是16000多公顷,中间这部分是夏季草场,处于三江源保护核心区,按照国家规定是禁牧区,这边是冬季草场,按照草畜平衡的要求放牧。草场上的74个牛群,分布的特别清晰……”

  甘德县岗龙乡岗龙村沙盘模型前,岗龙乡乡长辛有恭认真地介绍着岗龙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岗龙是一个纯牧业村,海拔近4000米。长期以来,牧业收入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于超载放牧,加上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因素,致使草原退化、沙化、虫害和鼠害状况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破解“人、草、畜”矛盾和牧民增收难题,2009年8月,岗龙村党支部书记赞忠,利用15万元扶贫资金,发动22户群众,启动组建了以代牧制为主的扶贫互助社,迈出了探索发展的第一步。2011年,互助社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在扶贫互助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岗龙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2015年,随着青海省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岗龙村被选定为果洛州试点合作社,自此掀起了以生产资料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内容的建设高潮。

  通过省、州、县、乡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努力,目前,合作社178户牧民全部入社,劳动力394人,入社率为100%。全村牧户全部折股入社,整合入社牲畜4095头。全村草场按分类不分级原则,也全部折股入社,划区轮牧。

  果洛州农牧局副局长班玛叁智告诉记者,“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牧区牧民对牛羊惜售是很普遍的。岗龙合作社通过以草定畜,核定全村超载的牦牛有4000多头,合作社将这些超载的牦牛统一出栏,成为有史以来出栏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是很了不起的。”

  “所有的草场全部入股量化,所有的牲畜作价入股,所有的非生产畜出栏,如果没有州政府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本做不到。”辛有恭说。

  在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办公室畜牧专家罗增海看来,“总结岗龙的做法,最大的亮点就是突出了生态,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造后,草场的生态压力减了下来,群众的实际收入提了上去。”

  合作社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赞忠说,股份制改造后,人闲了下来,闲下来的人从事第三产业。合作社现在的超市、铺面、摩托修理等二产和三产加起来,有31个,虽然每个点规模不大,但每个点都有收入,超过了300万元。

  “合作社主要提供生产场地和原料,大的还是引进外面的企业,用企业带领合作社,再加牧户的模式去做。比如供应学校的营养早餐,用的就是岗龙的酸奶,但里面配的水果等东西,都是上海的,由上海的企业来做。”班玛叁智介绍。

  在合作社的蔬菜大棚,负责人班长正在找人修水管。他告诉记者,自己去年从事蔬菜大棚的收入有2万元,加上超市、粮油店、饭馆等的营业收入,共收入10万元。

  在草原深处,合作社新建的着色亮丽的宾馆,格外显眼。赞忠说这是去年刚建的,主要是为全国各地来赛马的客人准备的,建完没多久就赚了钱。

  加入合作社之前,大部分牧民主要是政策性收入和采挖虫草收入。入社后收入来源拓宽,2016年合作社用于分红128.16万元,户均分红7200元;2017年通过产业化养殖及种植,纯收益达239.95万元,分红资金达164.25万元,户均分红9227.53元。

  省农牧厅副厅长马清德感慨,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是振兴乡村经济、实现牧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因为全民入社,草场牲畜全部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发展合作社二、三产业,岗龙村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发展成效,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草三者的矛盾,实现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牧民持续增收、生态环境保护的“三生”共赢,在整个青南牧区都具有代表性。

  草原绿了,野生动物多了

  岗龙村处于西柯曲河与黄河的交汇处,生态位置十分重要。

  合作社组建后,通过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调整畜群结构、提高草场产出效益、以草定畜等方式,使草畜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我们有4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有自己的草场,也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每个月在不同的区域轮牧。今年把禁牧区全部腾出来了,不再放牧,休养生息。”赞忠说。

  对草原生态的改善,赞忠深有同感,“草畜平衡了以后,岗龙村禁牧面积差不多达到了50%以上。去年和今年牧民们自己组织起来,灭鼠灭虫,既增加了收入,又在劳动中,看到草场被自己治理好了,心里的幸福特别多。”

  牧民们普遍反映,牲畜减下来以后,牧场的植被恢复得好了,草多了,也密了,像雪豹、野驴等野生动物都出现了。

  “野生动物多了之后,盗猎的也多了,这样还要加大管护的力度,增加管护员。牧户们也自发组织起管护队伍,管护草原,管护野生动物,包括黄河里面的鱼。”辛有恭说。

  开展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性补贴、良种补贴等内容,现在的岗龙已建立起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合作社已经形成以“草业先行”为重任的草地生态保护机制,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总面积18667公顷多,草原生态补奖资金140多万元,发放率为100%,受益牧民178户。

  在多杰才让心里,生态畜牧业,增收是一方面,生态保护是重要的另一面。他告诉我们,玛沁县所属三江源保护区,这些年牧民们保护生态的意识也在逐年提高,对划定的禁牧区,都自觉地禁牧。

  “我们年扎合作社推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措施,出售淘汰羊,完成减畜任务。我们还积极开展划区轮牧和舍饲半舍饲养殖,缓解冬春草场的放牧压力,有效保护草场资源。”长寿说。

  “尤其是近几年生态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合作社的理事长们不断到乡镇来咨询生态保护的事宜。我们有一个草畜平衡的数字,就是不能超过草畜平衡载畜量的要求。像年扎村载畜量羊单位是一万六,根据目前的情况,年扎村载畜量只有七千多,离我们的理论载畜量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他们插花式的轮牧对保护草场作用很大。”多杰才让表示。

  企业联结,产业化步伐加快

  “这是我们新进的自动化的清洗设备,因为食品法对清洗有要求,清洗必须是自动化的。”

  在玛沁县雪域格桑花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的厂区,销售经理洛珠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着公司将要投入生产的各种大型现代化设备。

  主要从事乳制品及中藏药材精深加工的格桑花,目前已经和48家合作社签订了合同,全部是订单式的。

  “格桑花新上的设备一运作起来,我们本地的牦牛奶基本上就可以消化掉了。”班玛叁智说。

  “在农牧局的牵头下,我们和许多合作社共同建立了移动奶站,还有剩余的17家今年也要签订协议。除了玛多县,其他五县我们都有奶源基地。我们在各个移动奶站都建立了监测站,这样可以对当天的鲜奶进行检测,看有没有抗生素,看脂肪等各种指标合不合格,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就从源头来促进带动牧户产生优质的奶源。”公司总经理关却吉说。

  赞忠告诉记者,“企业派技术员到合作社来搞培训。装车前的加热消毒怎么弄,早晨和下午的奶子能不能混到一起,隔夜的奶子会给奶粉质量带来什么影响,露天挤奶时卫生达不达标等,全部摆在纸上,一项一项解决。”

  在合作社每一个奶牛养殖点,都有一个小型的鲜奶运送车,把合作社的牦牛奶集中起来运送到企业,这种集约生产的好处是以前的一家一户模式不可比拟的。

  “果洛牦牛产奶的高峰期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这几个月牧民刚好在最远的夏季草场,也是海拔最高、最分散的地方,所以我们就把流动奶站建立在相对比较远的夏季草场,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让企业自己去取。企业要安排技术人员对牧民进行培训。因为合作社刚起步,鲜奶运输中肯定会出现卫生不达标的问题,为此州上提出修奶站。现在全州有八个大型奶站,32个小型奶站,还有流动奶站,让企业去运作,产权归合作社。”班玛叁智解释。

  在关却吉看来,农牧局牵头建奶站,对乳品加工企业帮助很大,“现在我们做奶粉,企业的技术先进之后,冬天即便没有牛奶,但夏季多收的牛奶可以全部喷成粉,储藏在我们的冷藏室里,冬季哪怕没有奶我们也可以生产奶粉,产品是不会断的。这样内地的一些大的商超,我们也敢签合同。”

  说到企业带动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洛珠的话多了起来:“我们和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从牧民手里收购牛奶,合作社就像是我们的‘第一车间’,牧民就有了一项收入,牧民成为企业员工,就有了工作收入,还有一部分收入是合作社入股到企业,年底给他们分红。”

  玛沁县优云乡德当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用200万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到格桑花公司,公司每年按10%分红,每年按1%往上递增,并解决三到四个就业岗位。去年企业给合作社106户分红了20万,平均每户1800多元。今年企业跟大武镇的吾玛村、永宝村两个合作社,联合起来建有机+智慧牧场,仅吾玛村就有5000头奶牛纳入进来。

  省农牧厅总畜牧师王会林认为,“果洛州通过社企联合方式,以入股、联营、分红等为手段,为合作社与肉食、奶制品加工企业之间构建起产供销平台,社企联结纽带日益牢固”。

  “我们有牛和羊两条屠宰线,都是全自动化的。羊每天可以屠宰300只,牛每天可以屠宰200头。看,这个二维码,扫一下,就知道肉是岗龙合作社的,打疫苗的是兽医多巴。这些是我们全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一个环节。”

  在果洛金草原有机牦牛肉加工有限公司的生产区,董事长马良介绍着公司的生产情况。

  赞忠告诉我们,去年金草原收了岗龙合作社的500头牛,给的价钱还不错。

  “他们的牛属于有机产品,草场是经过有机认证的,所以我们收购岗龙的牛时一头比市场价格多出七八百块钱,每公斤上高出4块钱。只要他们合作社有出栏的,我们就收购。年扎村的白藏羊,我们也签了收购协议。收购的最好的价格一只是1000元钱。去年年扎村的羊,我们收了1500只左右,有130万元。”马良说。

  据了解,公司与玛沁县闹日热托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三年的入股扶贫协议,年均分红1.7万余元。还有优云乡入股分红年均分配利润30万元。公司还积极扶助4家贫困区专业合作社,将带动651户1954人脱贫。

  果洛州农牧局局长才让当周认为,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牧民,在农牧业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牧民。果洛州要进一步引导和扶持州内农牧业龙头企业,对全州优势资源区域进行科学顶层设计,避免同质化发展和无序竞争,更好地发挥州级龙头企业对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