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广西桂平:沉底帮扶 “输血”变“造血”

2018年05月16日 09:35   来源:广西日报   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梁泽义

  本报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梁泽义

  “要发扬敢干、实干、苦干、善干的新作风,以决战决胜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精准发力,砥砺奋进,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5月8日,桂平市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审定《2018年产业扶贫政策实施办法》等系列拟出台文件,部署了脱贫攻坚的具体任务。这是桂平市继3月28日“千人誓师”吹响决战贫困冲锋号之后,推出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新举措。

  桂平是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十三五”时期,有贫困村151个、贫困人口13万余人。经过2年不懈努力,累计摘帽贫困村64个、脱贫贫困人口5.99万人。

  “目前仍有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7.94万人未脱贫摘帽,其中2018年计划摘帽的贫困村28个、计划脱贫的贫困人口2.3万人。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贵港市委副书记、桂平市委书记钟畅姿说。

  A 拧成一股绳

  面对如此重任,桂平市除调动党政部门、挂点后盾单位、驻村第一书记积极性外,还将龙头企业等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旨在将全社会力量拧成一股绳,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刚开春,桂平市社坡镇太安村水渠旁,帮扶单位自治区司法厅机关40多名党员干部卷袖子、挽裤脚、踏泥泞,挥锹铲土清理淤泥,清除杂草杂物,疏通渠道200多米。随后,又与太安村群众种下桂花树、茶树等160多株。

  该厅机关党委副书记陈爱萍介绍,2016-2017年,自治区司法厅捐助5个定点扶贫村每年120万元扶贫资金,加上直属单位共计捐助扶贫资金400万元左右,同时为5个定点扶贫村驻村第一书记每人每年安排1.5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

  “这两年,我们在万寿村、西河村的帮扶活动中,赠送电视机65台、床上用品65套、鸡苗630只,共捐资捐物折合26万元,帮助数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还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桂平市西山假日大酒店董事长梁光坚介绍,当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参与脱贫攻坚捐资捐物折合760多万元。

  紫荆镇蒙冲村的山头上,近两年种下的27万株杉树和2.65万株高产油茶苗在风中茁壮成长,目前均已长到1-2米高。对口扶贫单位贵港市林业局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紫荆镇是贵港最大林区的特点,为田心村、蒙冲村、古滩村3个挂点贫困村送去了价值40万元的杉树苗27万株、高产油茶苗2.65万株,并给予扶持资金和帮扶经费,使当地贫困发生率从15.61%降到2.92%。该局党办主任高建表示,下一步,将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途径,充分利用林下空间,选择木耳、竹笋、养鸡等短、平、快的优势林下项目,促农增收、助农脱贫。

  钟畅姿表示,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各方参与是合力。桂平市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格局。

  B 沉底解难题

  扶贫,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驻村第一书记就是“排头兵”和“领路人”,他们沉入基层一线,与贫困家庭形成了亲密的结对关系。

  5月8日,桂平市紫荆镇白云村长田屯贫困户刘子和的木器加工作坊,电锯、电刨机、充气机等电动工具一应俱全,材料堆满了整个加工坊,还有不少半成品的饭桌、椅子。刘子和一边为饭桌上油漆一边说:“这种杉木饭桌都是用真材实料,做工也讲究,每张卖1000元,椅子每把卖200元。”

  2014年,刘子和中风,留下后遗症,2015年精准识别时被列入帮扶对象。2016年夏,帮扶人和第一书记了解其家庭情况,认为主要是因病致贫,针对其有木工技术特长苦无资金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落实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还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

  随后,刘子和重操旧业,购买设备、进原材料,利用原有的旧瓦房作为工坊,凭着手艺及口碑,加工的台、椅、桌很快在紫荆镇上畅销。到2016年底,他家人均年纯收入达1.1万元,当年冬天还搬进新居,“终于甩掉了穷帽。现在收入稳定,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

  5月9日,记者在位于石龙镇新乐村的江夏种养合作社看到,遍地待出栏的洋鸭,正在抢吃食物。新乐村第一书记王海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成立的江夏种养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经营,每年养殖洋鸭2万多羽,平均月出栏2500羽,已有8户贫困户加入,带动贫困人员21人就业。桂平市罗秀镇露棠村是被誉为“中国一绝”的罗秀米粉主要生产地,全村大小米粉厂共28家。第一书记黄海丽走访村中致富能人、企业老板,帮助他们进行技术、生产升级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扶贫攻坚。通过入社务工、提供技术支持等扶贫模式,该镇2016年有53户贫困户、173人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桂平市市长陈锦秀介绍,151名驻村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他们结合所在部门特点优势,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注重激发贫困家庭的内生动力,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C “造血”育产业

  在桂平康泉铁皮石斛公司新塘五彩椒种植基地,100多亩的彩椒正在茁壮成长。目前,五彩椒市价每公斤12元左右,主要是通过网络销售,产品供不应求。该基地现有3名贫困户务工,每天工钱60元;收获时节,可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8个,每天工钱80元左右。该基地探索“二八”或“三七”分成发展模式,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彩椒种植,让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5000元的目标。

  5月10日,在木圭镇木圭村,连片种植的120多亩豆角郁郁葱葱。木圭镇四德、祝兴村青年吴杰、梁志胜返乡创业,于2016年3月分别牵头成立木圭镇亚杰种养专业合作社、助民种养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村民创业就业,已发展社员130多人,90多户贫困户以土地、劳力入股加入合作社。目前,亚杰种养专业合作社建立金蜜大青枣、砂糖橘、西瓜、田螺、生态鸡等种养基地450多亩;助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打造430多亩砂糖橘、番石榴、百香果、花生、柠檬、肉鹅等种养基地。在他俩的带动下,木圭镇成立了18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近百户贫困户种植,2017年有10多户贫困家庭摘掉了贫困帽。

  桂平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杨大东介绍,2016年5月,该市出台《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产业扶贫目标是:到2018年,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效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覆盖率60%以上,每个贫困村都要形成一个主导产业,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151家以上。

  经过努力,桂平形式多样的产业扶贫模式,使特色产业对贫困户覆盖率达到89.2%;其中,28个预脱贫摘帽村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4.3%,远超60%以上覆盖率的目标任务。151个贫困村成立了村民合作社,建立电商服务点,28个预脱贫村均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万元的目标任务。建立木根镇德华村山羊养殖等14个县级重点产业脱贫示范基地,直接带动贫困户116户469人,贫困户增收38万多元,户均增收3300多元。

  “精准扶贫,产业是核心,只有将原有的‘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才能真正推动经济的发展,让贫苦户脱贫不返贫。”杨大东说。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