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精准脱贫:文化扶贫不可少

2018年03月19日 15:0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安庭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上,应当树立“文化扶贫是精准脱贫的必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在深度贫困地区,将“文化扶贫”放在与其他重要举措同样重要的位置上,专题研讨、精心谋划、精准施策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一环,做好精准脱贫也是摆在各地案头上的“军令状”。笔者认为,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上,应当树立“文化扶贫是精准脱贫的必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在深度贫困地区,将“文化扶贫”放在与其他重要举措同样重要的位置上,专题研讨、精心谋划、精准施策。

  以消费方式转型为契机,推动文化脱贫的创新与开发。春节过后,章丘铁锅火了。据说,央视的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章丘铁锅一期播出的当晚,网络上章丘铁锅订单量暴涨,以致两年以后才能完成。人们笑说,“洛阳纸贵、章丘无锅”。这不是孤例。《舌尖上的中国》展现的美食资源,很多来自于一些贫困地区。正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工业等第二、三产业欠发达,才能够葆有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才能够产出众多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及其衍生品。这些产品通过文化视角的塑造,以富有表现力的镜头语言,让以往深藏民间的美食成为观众们耳熟能详的美物。讲这些案例,并非单一强调文化传媒的影响力。而是进一步佐证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正在从以往的产品消费型,向体验消费型、认知消费型进行转化升级的现实。以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为契机,以文化影响力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的“文化升值”,将是文化扶贫最根本的特色。建议就这一经济现象,展开专题研讨与调查。将贫困地区的资源端与文化产品的产出端高度互联,共同开发。

  利用贫困地区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做到可持续文化脱贫。贫困地区往往是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通过文化演出等线下文化项目,将原生态文化打造成地理标志型文化产品,结合旅游休闲度假的现代消费方式,借力打力,深度推广,将以往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是文化脱贫的一大捷径。在我国的演出市场上,以往的《云南印象》《云南的响声》《孔雀》《藏迷》等一系列原生态大型歌舞剧,均成功地获得了巨大市场反响。可以研究进一步将这一类“原生态”“衍生态”类文化演出产品,与旅游度假休闲观光等现代服务业相结合。以文化的影响力反哺其发源地,以发源地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将形成可持续文化脱贫的良性循环。

  借文化扶贫的良好契机,深度贯彻“文化自信”战略的实施。

  文化自信在扶贫工作上,应首先体现为价值观与获得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植在贫困地区的关键时期。只有在观念上牢固树立价值体系、认知体系,才能够将精神基础覆盖到物质基础上,才能够解决“观念之贫”的根本性问题。通过文化力量转变其对外界的认知,促使外界通过文化印象改变对贫困地区的认知,这种双向的良性互动,才是“获得感”的活水源头。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