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山西代县。一辆载着几名师生的汽车,在粗砺的石子路上颠簸。
安静的车厢里,只有带队老师“向左”“向右”给司机指路,其他人并不知道终点是哪儿。
这几位师生是脱贫攻坚年度考核组成员。
今年1月,中西部22省(区、市)2017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正式启动。考核的一个重要亮点是引入第三方评估。
目前,第三方评估组已经完成入户调查,进入数据汇总和报告撰写阶段,2月中旬提交评估报告。考核结果最终将汇总到国务院扶贫办,经中央批准后,正式对社会公布。
脱贫攻坚年度大考是怎么考的?本报采访多位第三方评估小组组长及队员,揭秘此次考核过程。
入户调查 细致入微
在四川某村,西南大学的第三方评估组队员马杨进入黄某家调查。
马杨发现,黄某孩子去年11月因事故右腿粉碎性骨折。虽然黄某已是脱贫户,但马杨担心黄某家会因病返贫。
“医药费用不少吧,政府有没有给你报销?”马杨问。
对于政府是否报销医药费一事,黄某表示并不知情,现在也找不到医疗账单了。
马杨怀疑这户人家“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指标并没有实现,于是立即向评估组组长反馈了情况。
很快,反馈结果回来了。其实,当地政府已经协助黄某购买了医疗保险。这次孩子治病花的3万多元,报销了90%以上。
“现场调查也发现,黄某住得不错,家里不愁吃穿,孩子也没辍学。”马杨表示,“这下说明脱贫工作到位了。”
在湖北某村,第三方评估湖北组组长、南昌大学教授刘建生发现,某贫困户依然住在快要倒塌的危房中。
刘建生说,“我们把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没有实现的证据核实后,邀请省扶贫办和县里分管领导一同到现场复核,他们自己也很懊恼、自责。”
第三方评估四川组组长、西南大学教授廖和平表示,“通过入户调查,评估组反复核实,了解脱贫攻坚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到户和成效情况。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与决策提供依据。”
随机抽样 确保公平
为保证考核结果公平、公正,这次脱贫攻坚年度考核通过随机抽样确定第三方评估对象。
每次入户调查前夜,评估组代表都会召开一个内部讨论会,指挥中心通过系统随机产生待评估的村落名单,各小组再从名单中随机选择村子进行实地调查。
第三方评估云南组组长、贵州师范大学教授但文红说,“评估村落双重随机选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保密。”
实地调查中,评估组还使用了一套“黑科技”。
如何选择评估对象?评估组专家使用专业遥感影像进行观察、抽样,影像分辨率可以达到25厘米。
某贫困县2014年建档立卡,村落面貌都有影像存档,与2017年影像比对后,各村产业、道路、房屋、公共设施变化情况一目了然。评估组会选择变化小的区域进行实地调查。
据了解,今年第三方评估工作建立了App全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智能终端完成问卷调查、数据采集;还建立了评估大数据平台系统、标准化统计分析系统。
精选人员 责任重大
今年的第三方评估队伍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牵头组织,全国1500余名高校教师、学生参与评估。
除了西藏评估组由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拉萨站承担外,其他21省(区、市)评估组都是由邻近省份的高校选拔师生组成。如,湖南省评估组师生来自湖北的华中农业大学。各省份的评估组组长全部是教授,研究领域涉及人文地理、资源环境,其中一半以上是“70后”。
评估组队员则主要是学生。但让学生承担第三方评估工作可靠吗?
“选拔出来的学生,很多是硕士、博士。他们有能力、有情怀,而且受社会影响小,能最大限度保持评估的公正客观。”廖和平说。
刘建生介绍说,学生要先通过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方评估总体组的系统考试——全员培训认证。还要经过面试、专业知识培训、场景模拟训练、到村预评估等测试才能持证上岗,而且全程由老师带队指导。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