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民生观:为何有人争当贫困户?

2018年02月05日 10:07   来源:人民日报   邓建胜

  在扶贫标准的把握上也要精准,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

  最近,笔者到一些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搬迁安置点采访,许多从边远山区搬来的农民,家家户户住上了新居。为了照顾他们的耕作习惯,政府还特别贴心地给每户人家修建了能养牛、种菜的院子。贫困户无不感谢好政策,笔者也挺为他们高兴。可是,在有的扶贫点,情况有些不一样,搬迁户居然住上了别墅式的三层楼房!一问修房子花的钱,县城里的一般富裕户也住不上。

  仔细一打听,原来这些漂亮新居,全是政府和扶贫单位资助统一建造的,可能资金充足些,标准一下子提上去了。入住户当然没意见,周边户意见就很大了:这不是扶贫,这是造富啊!于是,纷纷找关系、想办法,也想挤进来,“一步登天”。

  深度贫困人口的扶贫问题,是块硬骨头,需要举全力攻坚,其要义在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但个别地区和对口扶贫单位急于求成,甚至好大喜功,在扶贫过程中导致村与村、户与户之间产生了新的“贫富不均”,这应该引起注意。

  比如,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执行“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过程中,把义务教育有保障,变成了贫困户的家庭成员“上什么学都不花钱”;把基本医疗有保障,变成了全家人“看什么病都免费”;把安全住房有保障,理解为“贫困户就该住大房住好房”。这样一来,那些没有列入扶贫范围的村庄、村民就有意见了,特别是那些本来就与扶贫标准相差不了多少的群体,刚离开扶贫线,远谈不上富裕,发现自己的福利待遇反而远不如扶贫对象后,就纷纷千方百计要当贫困户。而有些扶贫对象,即使早就脱了贫,也想方设法不肯摘下“穷帽子”。

  脱贫攻坚不能脱离实际、吊高胃口,这是由现阶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所决定的。尽管这些年许多地方的财政宽裕了,群众的腰包也鼓了,但是由于底子薄、基数大,我们的扶贫脱贫工作还不能这样挥霍。因为实在挥霍不起。

  当然,不吊高胃口,也不能降低标准。常说的精准,往往侧重在识别扶贫对象、精准施策方面。其实,在扶贫标准的把握上也要精准,把握好了度,才能消除“不劳而获就能过上好生活”误导,从而最大限度激发起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或许唯有如此,争当贫困户的不正常现象,才不会出现。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