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让文化成为扶贫的内生动力

2017年12月19日 10:05   来源:人民政协报   

  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什么?

  缺钱、缺物、缺人才、缺资源……答案五花八门,而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是文化。

  不是真金白银,也不是真枪实弹,与修一条路、架一座桥相比,建一间农家书屋、组织一个文艺队,在人们看来,或许前者是雪中送炭,后者只是锦上添花。

  的确,对于脱贫攻坚而言,文化的力量似乎并不足以立竿见影,但因此否定文化的重要性,就未免肤浅短视、急功近利。

  在广西的文化扶贫实践中,当文化遇上产业,看似平淡无奇的产品被赋予历史人文底

  蕴,品牌价值由此凸显,变得格外让人神往;当文化遇上人心,新的理念和习惯,悄然改变着乡亲们的生活方式,涵养着乡村新风貌新气象。

  谁说文化是最不重要的那个因素呢?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贫困不仅是一种经济状态,也是一种文化状态,这是很多村庄贫困的重要原因。曾有全国政协委员表示,文化扶贫的首要任务,是激励起脱贫的强大内在动力。重视文化扶贫的思想内涵和教化作用,使贫困地区“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没有村民们自身的觉醒,光靠扶贫干部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恐怕也效果有限。反之,当村民们自己有了强烈的脱贫意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之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脱贫攻坚的最强动力。

  文化扶贫不是花拳绣腿,也不是茶余饭后的点缀。在全面脱贫攻坚战中,我们要完成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的过渡,引导农村和农民完成生活方式的变革。在进行产业扶持的同时,利用乡规民约引导乡风民俗,培养高雅的文化情趣,抵制陋俗恶习,树立起奋斗型价值观,这都是文化扶贫要做的。

  剥离了文化的脱贫,即使物质上富起来了,精神的匮乏同样可怕。唯有开民智,培养起“精气神”,才能让脱贫成果更持久和稳固。

  同样,文化扶贫不只是一时一地的行为,更是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弄清楚农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怎样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体活动,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实现思想上的飞跃,就像发展产业一样,需要因地制宜的科学谋划,需要干部们潜移默化的激励和启迪。

  让文化成为扶贫的内生动力,让村民们钱包鼓起来的同时,精神上也更富足自信,这才是扶贫的初心。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