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山西大宁推进购买式造林助力生态扶贫:荒山增绿 农民增收

2017年11月20日 11:17   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申保珍缪翼

  “三川十垣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山西省大宁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受气候、土地、灌溉等条件制约,农业产量较低,收益较差,且生态脆弱和贫穷落后互为因果。2016年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7727户、18651人,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为了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如期脱贫,大宁县委县政府立足该县21万亩宜林荒山荒坡的实际,让荒山变青山,向青山要金山,因地制宜走上了购买式造林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生态脱贫”创新之路。

  市场化运作,调动百姓参与造林

  花椒树、皂角树、油松……林林总总的树木布满山坡,绿色已然成为大宁的“底色”。在许多地方造林饱受资金不足、使用效率不高、树木成活率低等问题困扰而“年年造林不见林”之时,大宁的林何以造得如此见成效?

  “我们积极推进购买式造林,设立脱贫攻坚生态效益补偿专项基金,探索林业市场化运作机制,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赋予贫困户、百姓参与生态建设的权利和自由。”在大宁县委书记王金龙看来,是把政府事前投资造林的做法,转变为先行购买社会服务,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资源有机结合。以政府花钱买活树为理念,变以往的“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

  购买式造林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是提高造林绿化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我去年栽的苹果树,当年验收合格后拿到了合同价款的30%,明年按标准收购并支付余款。”曲峨镇白村去年率先启动购买式造林试点工作,村民冯新明真切地感受到切身利益和造林成效的好坏直接挂着钩,“在自家的土地上给自己造林,选什么树种造什么林,我们老百姓自己当家做主,我自觉自愿投资投劳造林护林。”

  “我们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林价体系,在不动产交易中心建立森林市场,赋予老百姓拥有产权的林木以自由买卖的权利,让森林成为商品,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其价值。”显然,王金龙是想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动群众和社会资金投入造林,靠市场主体的获利机制,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

  “购买式造林还可以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参与造林,促进林地、农民和资金的有机结合,可以提振信心,激活投资,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王金龙对此满怀信心。

  从试点先行,打开生态扶贫通道

  有这样一组数字:今年,大宁县购买式造林5.3万余亩,生态脱贫1562户4669人,占现有贫困人口的33%;2018年,预计购买式造林8.16万亩,将带动2088户6264人实现脱贫,占现有贫困人口的52%。

  以购买式造林为抓手的生态建设对脱贫攻坚的贡献可见一斑。那么,贫困人口是怎样参与到购买式造林中来的呢?

  “县里将造林任务和资金向贫困乡村、贫困户倾斜,鼓励和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们的成员中80%以上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欣达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冯明星,是个有资金、有技术的能人大户,在他的带领下,贫困户直接参与造林工程,并对新造林地进行抚育管护,由乡政府出面组织实施造林的村级组织和造林承接主体签订合同,县政府按国家、省、市级造林工程投资标准确定收购价格,以购买社会化服务的办法给予资金支持,贫困农民就地转化成造林产业工人和生态护林员,通过身份转变,实现就业脱贫、稳定增收。

  “作为全县购买式造林工作的两个试点之一,白村购买式造林工程总设计面积达3500亩,共在18个小班完成。去年,白村3号小班率先在全县搞试点,造林面积120.6亩,参与先期试点建设的15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与造林22天,人均增收2800余元。”曲峨镇党委书记张鹏华告诉记者。“今年全镇9313.6亩造林任务,至少可使212户530人摆脱贫困,实现一人造林全家脱贫。”

  “把造林者的切身利益和造林成效的好坏直接挂钩,强化了造林者造活、护好的责任,确保了造林成活和贫困户利益,从而打开生态扶贫通道。”对这场生态扶贫攻坚战王金龙早有打算,“我县围绕3年实施20万亩造林任务的目标,预计可带动3529户9881人脱贫。”

  算起扶贫账,收获满满“获得感”

  一场小雨过后,大宁的空气格外清新。“那是因为我们漫山遍野的‘绿色银行’。”王金龙说。

  “你看我们这绿水青山,有城市最稀缺的新鲜空气。”曲峨镇白村村民冯新明对“绿色银行”的比喻特别认同,“而且还是‘造血式’扶贫。我们村的3500亩林地分别属于村里14户贫困户,3年后即可获得250亩林木,以不变价格、按重置成本计算,户均拥有价值20万元的林木资产。”

  沿着盘山路一路上坡,只见满布于陡峭沟壑间“鱼鳞坑”里长势喜人的苗木。说起购买式造林的好处,和冯新明一样,贫困户们无一不收获满满获得感:“今年加入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后,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到钱,我们贫困户沾光啊。”“在自己的土地上给自己栽树,自然更用心确保成活率。”“开春挖坑、栽树,干了三四个月收入1万多元,这不一下就脱贫了。”……

  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归根到底还是要增加收入。通过造林工程,贫困户能有多少收益?

  冯明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去年试点测算结果来看,每个贫困户一年能干到35亩,大概70-80天干完,有1.2万余元的收入,如果一个贫困家庭按3口人计算,干到35亩,就能带动一个贫困家庭脱贫。今年设计面积是3500亩,按合作社80%的贫困户计算,这个工程干完就能带动80个贫困家庭24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今年仅仅是劳务收入,等到第四年就是生态效益补偿收入和护林收入,购买以后,林随地走,产权清晰,而且政府还将颁发林权证,拥有产权林权,还可以抵押、交易。

  “有效的造林脱贫机制,还保证未达产或‘不干活’也能有收入。”冯明星说。

  “我家苹果树明年才挂果,今年每亩获得了由‘脱贫攻坚生态效益补偿专项基金’给予的5元生态效益补偿。”曲峨镇白村村民冯文贵的经济林虽然还未达产达效,却已经有了部分收入。

  同时,69岁的贫困户冯云光自从带着他家几亩林地经营权,与森科农牧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入股合作协议后,可以坐享每年2000多元的分红收入,收益年限为30年,让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冯云光口中的“资产性收益”源于“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资产性收益扶贫工作,县域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群众以个人拥有的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以及财政补助资金折股量化,以股权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目前,全县有221户群众入股合作社,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大宁正在不断推进的购买式造林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典范,它绿了大地,也富了百姓。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